久衰岂是见人时,健忘偏于养性宜。
啖饭着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
【注释】
久衰:长期衰败。见人时:遇到别人的时候。健忘偏于养性宜:健忘偏安于养生是适宜的。啖饭:吃东西。着衣:穿衣。常苦懒:常常感到懒惰。为谁:替谁。欲理一团丝:想编织出一团丝。
【赏析】
诗中作者以自叹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自己的人生哲学:人生衰老,何必在乎别人的见与不见?养生长寿,不如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首联“久衰岂是见人时,健忘偏于养性宜。”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衰老、衰老到无法见到他人时的想法,认为这恰恰是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的衰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生命的一种必然现象。在衰老的过程中,人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抱怨,这就是一种养生之道,一种生活的智慧。
颔联“啖饭着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诗人用“啖饭着衣”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懒散状态,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逃避。他想要摆脱世俗生活的束缚,但却又无法做到真正地远离世俗。因此,他只能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中徘徊,无法前进。同时,他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要追求这样的生活呢?是为了名利吗?还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或者是其他原因?但他却无法给出答案。
尾联“为谁欲理一团丝,未成还复去寻思。”诗人以自己的困惑和迷茫,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探寻。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生活目标,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当他真正开始追求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变得如此复杂和困难。于是,他又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寻找。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它。这种迷茫和困惑,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表达,展现了他对人生、对世事的理解和看法。他既不追求功名利禄,也不想逃避现实生活;他既不想被世俗束缚,也不想放弃追求理想;他既迷茫又困惑,但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种复杂的情感和心态,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