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青城炼大丹,丹成垂欲上仙班。
飘零未忍尘中老,犹待时平隐华山。
《道院偶述二首》是宋朝诗人叶茵的组诗作品,共由两首组成。叶茵(1199~?),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生活在宋代。这两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道院中的感悟和志向,表达了他对于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望。下面将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第一首
忆在青城炼大丹
- 炼丹寓意:青城,常指代道家修炼或修行之地。此处可能隐喻了诗人在道院内修炼、追求仙道的过程,象征着对长生不老或超脱尘世的追求。
- 垂欲上仙班:描述了诗人炼得仙丹后,渴望升仙,接近仙班的情景。这里的“垂欲”表达了一种即将实现的状态,而“上仙班”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和荣誉。
- 飘零未忍尘中老:反映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宁愿在红尘中保持一份高洁,不愿被世俗所侵扰。这里的“飘零”可能指的是生活的不定性和漂泊,而“尘中老”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易逝。
- 犹待时平隐华山: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和平时期隐退山林的愿望,这里的“华山”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象征,也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居所。
第二首
道院偶述二首
- 飘零未忍尘中老:与第一首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同样不愿随波逐流,宁愿选择在红尘中保持高洁的心态。这里的“尘中老”与前一首的“飘零”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 犹待时平隐华山: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期望,尤其是对于华山这一特定地点的向往。这既可能是诗人心中的圣地,也可能是他理想中的隐居之所。
- 忆在青城炼大丹:再次提到青城,可能是诗人在道院修行的场所,也可能是他心中对于仙道追求的象征。这里的“炼大丹”不仅是字面上的炼制丹药,更可能寓意着诗人的精神修炼和提升。
- 丹成垂欲上仙班:与第一首相同,这里的“垂欲”表达了一种即将实现的状态,而“上仙班”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和荣誉。诗人通过修炼大丹达到仙界之巅,体现了他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 飘零未忍尘中老:与第一首相同,再次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宁愿在红尘中保持高洁的心态。这里的“尘中老”与前一首的“飘零”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 犹待时平隐华山: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期望,尤其是在和平时期隐退山林的愿望,这里的“华山”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象征,也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居所。
综合赏析
这两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仙道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诗人通过对青城炼大丹的描述,表达了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愿望。他的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对仙道的向往上,也体现在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自由的高度重视上。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叶茵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人生经历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也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