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痴钝避嫌猜,终日柴门闭不开。
堪笑山僧能好事,乞碑才去觅诗来。
【注释】
- 法云寺:在今江苏吴县(苏州)。
- 上座:佛教中主持寺庙或佛事的僧人,这里指法云寺的住持。求诗:指求人题写诗文。
- 老人痴钝:形容人头脑迟钝。避嫌猜:避免招惹嫌疑。
- 柴门闭不开:意谓整天紧闭柴门,不让人进来。
- 堪笑山僧能好事:可耻的是,这些出家人竟然如此热心好施。
- 乞碑才去觅诗来:意思是说,和尚们刚刚向法云寺的上座讨要了一块石碑,就又来求人题写了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第一二句是写诗人对一位法云寺上座求诗的反应;第三、四两句是说和尚们向法云寺上座“乞求”了一块碑文之后,又来讨诗。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讥讽和尚们的行为,但表面上却显得十分谦恭,没有直接点破。这种手法叫作“借物喻人”。
前两句是说,法云寺的上座是一位老人,他为人痴呆笨拙,不愿与世俗往来,整日闭门不出。这实际上是诗人自况,通过写这位老人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厌倦。
后两句是说:可笑的是,法云寺的和尚们竟会如此热心好施,他们讨得法云寺上座的一石碑后,马上又来讨诗了。这一联表面看来像是在写和尚们的行为,实际上却是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不满。
这首诗写得曲折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