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
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
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
首言劳良苦,后问逮妻孥。
中间勉以仕,语意极勤渠。
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
诗如古鼎篆,可爱不可摹。
快读醒人意,垢痒逢爬梳。
细读味益长,炙毂出膏腴。
行吟坐卧看,废食至日晡。
想见落笔时,万象听指呼。
亦知题诗处,绿井石发粗。
公闲计有客,煎茶置风炉。
倘公无客时,濯缨亦足娱。
井名本季疵,思人理岂无。
居然及贱子,愧谢恩意殊。
几时得从公,旧学锄荒芜。
古文讲声形,误字辨鲁鱼。
时时酌井泉,露芽奉瓢盂。
不知公许否,因风报何如。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维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寄酬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云所寓广教僧舍有陆子泉每对之辄奉怀
译文:你寄给我的诗,我读后很感慨,想用同样的形式回给你。
注释:酬:回应;宛陵:指唐人曾巩(字茂才)的家乡;书云:书信;所寓:你的住处;广教寺:寺庙的名字;陆子泉:陆羽,唐朝著名的茶学家;每:每次。
赏析:首句直接点题:“酬”,即答谢,回应的意思。作者收到曾巩寄来的诗后,十分感动,决定以同样的体裁作一首诗来答谢。

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
译文:院子里落下了喜鹊,门外传来了你远方寄来的书信。
注释:乾鹊:古代传说中喜鹊是吉祥的象征,这里借指喜讯;传:传递;远书:远方的书信。
赏析:第二句描写了庭院里喜鹊飞舞的景象,以及门外传来远方书信的情景,渲染了诗人收到信时的惊喜和愉悦之情。

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
译文:小小的印章上有红色的花纹,两头都被黄色的蜡封住了。
注释:小印:指信件上的印章;红屈蟠:形容印章上红色的花纹弯曲盘旋的样子;黄蜡涂:黄色的蜡封口。
赏析:第三句描述了信件上的印章,红色的花纹曲折盘旋,两端还被黄色的蜡封口封住,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
译文:打开信封,展开里面薄薄的纸张,感觉它的质地滑腻如同卵皮。
注释:缄:封好的信;矮纸:指信中的纸张;卵肤:卵皮,比喻质地滑腻。
赏析:第四句描绘了打开信封的动作,以及信纸的质地感觉,给人一种细腻而柔美的感觉。

首言劳良苦,后问逮妻孥。
译文:开头说我很辛苦,后面却关心妻子儿女的情况。
注释:首:开头;劳:辛劳;良苦:辛苦;后:后面;逮:问候;妻孥:妻子儿女。
赏析:第五句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关心之情,他虽然说自己很辛劳,但仍然不忘问候家人的生活状况。这种深情厚意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关爱之心。

中间勉以仕,语意极勤渠。
译文:我劝勉自己要努力做官,言辞恳切到了极点。
注释:勉:鼓励;仕:做官;渠:他;勤:诚恳、恳切。
赏析:第六句反映了诗人在劝勉自己时要真诚而恳切,这样的话语才能打动人心。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做官这一职业的敬重和执着追求。

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
译文:字迹就像干枯瘦弱的老竹子一样,墨色淡淡的,笔画稀疏。
注释:字如:字迹像……一样;老瘠竹:干瘦脆弱的竹子;墨淡行疏疏:墨色淡淡,笔画稀疏不密集。
赏析:第七句描绘了诗人书法的特点,字迹干枯瘦弱,墨色淡淡,笔画稀疏而不密集,给人一种古朴而清雅的感觉。

诗如古鼎篆,可爱不可摹。
译文:诗的风格就像古老的鼎器上的篆文一样,既可爱又难以模仿。
注释:诗如:像……一样;古鼎篆:古代铜器上的刻文,通常指篆书;摹:模仿。
赏析:第八句将诗歌与古鼎上的篆文相提并论,赞美其独特而难以模仿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敬畏之情。

快读醒人意,垢痒逢爬梳。
译文:快速阅读时能唤醒人们的思想,污垢和瘙痒时正好进行梳理。
注释:垢痒逢爬梳:污垢和瘙痒时正好进行清洁整理。
赏析:第九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快速阅读带来的清新感受,一种是污垢和瘙痒带来的不适感,从而强调了阅读对于人的精神修养的重要性。

细读味益长,炙毂出膏腴。
译文:细细品味,味道越发醇厚,犹如炙烤后的车轮散发出油润的香气。
注释:细读:仔细阅读;炙毂:炙烤过的车轮;膏腴:肥沃肥美的土壤;膏:肥厚的土壤。
赏析:第十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诗歌的深刻内涵,通过“炙毂”这一形象来比喻读者在细细品味诗歌时所获得的丰富体验和感悟。

行吟坐卧看,废食至日晡。
译文:无论走路还是坐着或者躺着,都在不停地吟咏着,甚至忘了吃饭,一直坐到天色已黑。
注释:行吟:边走边吟咏;坐卧看:坐着或躺着欣赏诗歌;废食至日晡:忘了吃饭直到太阳西斜。
赏析:第十一句描述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状态,无论是行走还是坐着或躺着,都不断地吟咏着诗歌,甚至忘记了吃饭,一直坐到天色已黑。这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痴迷和专注。

想见落笔时,万象听指呼。
译文:想象着诗人落笔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听从他的指挥。
注释:想见:想象;落笔时:诗人挥笔写诗的时刻;万象:整个世界;听指呼:听从指挥。
赏析:第十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创作过程的想象,他想象着自己在落笔书写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听从他的指挥,这是一种对诗歌创作神圣性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亦知题诗处,绿井石发粗。
译文:你也知道我写这首诗的地方,绿井边的石头还很粗糙。
注释:亦知:也懂得;题诗处:写诗的地方;绿井石发粗:指的是绿井边的石头还很粗糙。
赏析:第十三句揭示了诗人创作诗歌的地方——绿井边的石头还很粗糙,这是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一种描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谦逊态度。

公闲计有客,煎茶置风炉。
译文:您闲暇的时候会邀请客人来一起品茶,还会摆放上风炉。
注释:公闲:闲暇时;计有客:会有客人来访;煎茶:泡茶;风炉:一种用于煮水或烧水的器具;煎茶置风炉:泡茶并放置上风炉。
赏析:第十四句描述了诗人在闲暇时刻与客人一同品茶的场景,风炉的出现为品茶增添了一份雅致的氛围。这体现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兴趣爱好。

倘公无客时,濯缨亦足娱。
译文:如果您没有客人的时候,洗去帽子也是件乐事。
注释:倘公无客时:如果您没有客人的时候;濯缨:洗净帽子;亦足娱: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赏析:第十五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闲暇时光的一种期待和向往,他希望在无客人的时候能够洗去帽子,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这种生活态度显得悠闲自在,充满了诗意。

井名本季疵,思人理岂无。
译文:井的名字本身就带有瑕疵,思念的人难道就没有?
注释:井名:井的名字;季疵:指井壁上的瑕疵;思人理岂无:思念的人难道就没有?这里的“理”通“礼”,指礼节、规矩。
赏析:第十六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情感。他认为诗歌本身就是有瑕疵的,但这种瑕疵反而激发了他更深层的思考和情感表达。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居然及贱子,愧谢恩意殊。
译文:您竟然把我当作朋友看待,我感到十分惭愧并且感激您对我的恩情。
注释:居然:竟然;贱子:谦称自己的儿子或晚辈;愧谢恩意殊:感到惭愧并感激您对我深厚的友情。
赏析:第十七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得到如此友谊的感激之情,同时他也感到自己作为父亲的谦卑和愧疚。这种感情表达既真实又感人,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挚和谦逊。

几时得从公,旧学锄荒芜。
译文:什么时候有机会能够追随您学习?过去我也曾荒废学问。
注释:从公:追随您学习;旧学:过去的学问;锄荒芜:耕种荒芜的土地来恢复学识。
赏析:第十八句提出了一个愿望,希望能够跟随老师学习知识,以此来恢复过去荒废的知识领域,表现出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学习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