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宿梁益,行台护诸将。
腐儒忝辟书,万里至渭上。
旌旗照关路,风雪暗戎帐。
堂堂铁马阵,亹亹木牛饷。
谁知骨相薄,空负心胆壮。
回首二十年,抚事增悲怆。
岁暮感怀十首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王师宿梁益,行台护诸将。
腐儒忝辟书,万里至渭上。
旌旗照关路,风雪暗戎帐。
堂堂铁马阵,亹亹木牛饷。
谁知骨相薄,空负心胆壮。
回首二十年,抚事增悲怆。
【注释】
- 王师:指唐朝的军队。宿梁益:驻扎在梁州和益州的边远地区。2. 行台:唐代设置的临时最高行政机构,主管军事,相当于后来的都督府。3. 辟书:古代朝廷给地方官员的一种公文,表示皇帝任命某人为某地的地方长官。4. 渭:指渭水。渭水发源于甘肃天水市,流经陕西、甘肃两省后,注入黄河。渭水是古代著名的灌溉水源之一。5. 旌旗:古代军队用来指挥作战的旗帜。6. 关:指函谷关,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面约70公里处。7. 亹亹:形容人勤劳不懈的样子。8. 骨相薄:指身体瘦弱、骨骼脆弱。9. 木牛:一种运输工具,由木头制成,用于运输物资。10. 二十年:指作者从二十岁开始到四十岁这段时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感怀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他在长安度过了晚年,但政治上并不顺利。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全诗共十句,每一句都是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首联“王师宿梁益,行台护诸将”,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军队的保护和维护的期待。他希望国家的军队能够像守护边疆的英雄一样保卫国家的安全。颔联“腐儒忝辟书,万里至渭上”则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谦逊和对国家的忠诚。他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读书人,但他却有一颗为国家服务的热心肠。颈联“旌旗照关路,风雪暗戎帐”描绘了战争场景的壮丽和艰苦。诗人通过这些画面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尾联“骨相薄,空负心胆壮”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他感叹自己虽然有着雄心壮志但却无能为力,只能在战火中度过一生。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