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本馀事,惟要闭门修孝悌。
畜豚种菜养父兄,此风乃可传百世。
我闻长安官道傍,至今人指魏公庄。
北方俗厚终可憙,一字不识勤耕桑。

【注释】

感事:感念世事。馀事:其他的事。闭门:指在家读书。修:学习,培养。畜:养。豚:小猪。种:播种。菜:蔬菜。养父兄:侍奉父母和兄长。风:风俗,风气。传:流传。魏公庄:长安附近一个地名。终:到底。憙(xǐ):高兴。勤耕桑:辛勤地耕种桑田。

【赏析】

《感事示儿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前二句写读书与修身齐家的关系,后两句写自己对世事的感怀。

“人生读书本馀事”,意思是说人生在世,读书本是多余的事,但作者却认为读书才是人生的根本。“惟要闭门修孝悌”,“闭门”二字,写出了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即在家中专心致志地读书。“修孝悌”三字点出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风乃可传百世”。作者认为这种读书修身的思想,是值得子孙后代效仿的,并可流传到百代以后。这一句是对前面两句话的回答,也是全诗的中心思想所在。

“我闻长安官道傍,至今人指魏公庄”,“我闻”二字,表明这是诗人耳闻目睹的事情。“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当时是繁华之地,而“官道旁”则是长安城中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长安官道傍,至今人指魏公庄”,“魏公庄”是长安城中的一个地名,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魏徵故居所在地。诗人用“人指魏公庄”这个典故来说明自己的读书思想影响之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现在人们仍记得魏公庄这个地方,因为魏公庄曾是唐代名相魏征的故居。而魏征是李世民手下的重臣,他一生以忠君爱国为己任,为百姓造福,因此人们很尊敬他,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北方俗厚终可憙”,“北方”是指当时的长安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俗厚”指当地的风俗淳朴厚重。“终可憙”(终可以使人喜悦)指的是当地人很看重读书人的学问。“一字不识勤耕桑”,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没有文化,只知道耕田种地,那么他就不能得到人们的敬重。这一句是在告诉人们要重视文化修养。

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和修身的论述,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修养的重视。他认为读书是人生的根本,而修身则是读书的目的。同时,他也强调了读书人应该关心社会,为百姓造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