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方贫贱时,藜藿苦不足。
一朝得富贵,奴仆餍粱肉。
大胾食亚夫,空器馈荀彧。
何如茆檐下,父子共饘粥。
我生有至愿,世世谢寸禄。
有子复有孙,无荣亦无辱。
诗句释义
1 士方贫贱时,藜藿苦不足。
- “士方贫贱时”指的是有才能的人在贫困或地位低下的时候。
- “藜藿”是一种野生植物,用来象征简朴的生活。
- “苦不足”表明这种生活虽然清苦,但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本质。
- 一朝得富贵,奴仆餍粱肉。
- “一朝得富贵”表示突然获得财富和成功。
- “奴仆餍粱肉”描述了仆人享用丰盛的食物,反映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
- 这两句对比了贫富的反差,突出了富贵带来的奢侈生活与贫贱时的艰苦生活。
- 大胾食亚夫,空器馈荀彧。
- “大胾食”意味着吃大鱼大肉。
- “亚夫”和“荀彧”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用他们作为食物的象征,显示富贵生活的奢华。
- 这句诗通过比较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强调财富带来的好处。
- 何如茆檐下,父子共饘粥。
- “茆檐下”指的是简陋的屋檐下。
- “父子共饘粥”描绘了一幅家庭和睦、共享简单食物的画面,象征着朴素而真实的生活幸福。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
- 我生有至愿,世世谢寸禄。
- “至愿”表示最大的愿望。
- “谢寸禄”意味着拒绝微小的利益,追求更大的价值。
-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即使面对富贵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 有子复有孙,无荣亦无辱。
- “有子复有孙”意味着家庭后代众多。
- “无荣亦无辱”强调无论富贵还是贫穷,都不会带来荣誉或耻辱。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超然态度,认为物质的荣辱并不影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述有才华之人在贫困和富贵时期的生活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和道德价值的坚持。从“藜藿苦不足”到“大胾食亚夫”,再到“父子共饘粥”,诗人展示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巨大转变以及这种转变给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最后两句“我生有至愿,世世谢寸禄”和“无荣亦无辱”,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强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富有或贫乏。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