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夭枝头花,郁郁地上草。
方春万物遂,我乃独衰槁。
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
又非爱名宦,壮岁迹已扫。
如何过八十,尚复未闻道。
伛行阡陌间,齿摇而发缟。
名山可巢居,决去恨不早。
宴坐精思床,犹能养梨枣。
【注释】
夭夭:形容花枝娇嫩、繁盛的样子。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茁壮的样子。
方春:正当春天。
我乃:我竟。衰槁:枯萎凋零。
方药:指药物。
黄老:这里泛指道家。
爱名宦:喜爱做官。
壮岁迹已扫:年轻时的志向已经实现了。
八十:指年迈。
闻道:听到高深的道理。
伛行:驼背而行,形容老人走路的样子。
齿摇而发缟:牙齿摇动,头发变白。
名山可巢居:名山可以隐居。
决去:决然离去。恨不早:恨自己没有早一点离去。
养梨枣:养育梨树和枣树。
【译文】
枝头的花儿娇艳繁盛,地面上的小草葱茏茂密。
正当万物欣欣向荣之时,我却独自衰老枯槁。
年少时爱好炼丹制药,晚年也学道家养生术。
但我并非喜好做官,壮年时期就已经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今如何度过八十高龄,还未曾听闻有关高深道理?
我在阡陌之间弯着腰行走,牙齿动摇白发斑斑。
名山可以隐居,但遗憾自己不能及早离开世俗。
静坐思考如同坐在精思床上,还能养护梨枣。
【赏析】
诗作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前六句写“春日对花有感”,后两句写“过八十尚复未闻道”。
“夭夭枝头花,郁郁地上草。” 开篇即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枝条上的花朵鲜艳夺目,地面上的草地绿意盎然。这是诗人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所感受到的美好景象,他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天的画面。
“方春万物遂,我乃独衰槁。” 诗人感叹自己与春天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感到了自己的衰老和凋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无奈之情。
“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喜欢炼丹制药,到了晚年也学习道家养生术的想法。这表明了诗人在追求健康长寿方面的决心和执着。
“又非爱名宦,壮岁迹已扫。” 诗人明确表示他并不追求名利官职,因为他在年轻时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的人生态度。
“如何过八十,尚复未闻道。” 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年过八十,却仍然未能听到有关高深道理的教导,这是对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对知识渴望的表达。
“伛行阡陌间,齿摇而发缟。”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阡陌之间行走的情景,他的牙齿松动,头发变白。这是对诗人身体状况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诗人岁月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名山可巢居,决去恨不早。”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隐居名山生活的向往和决心。他表示如果能早点离开世俗,回到大自然中去,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