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横林上,宿鸟无定枝。
物生各畏祸,所托辄蹈危。
老人倚壁坐,大鼾惊群儿。
虽云差自适,见事亦太迟。
犹有一可喜,永谢世俗羁。
诗句释义与分析:
- 月出横林上,宿鸟无定枝。
- 注释:月亮出现在横卧在树林之上的天空。树上的鸟儿没有固定的栖息树枝。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稍显荒凉的夜晚景象。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和树林中的寂静形成了对比,而树木上的鸟儿似乎在寻找着一个可以休息的安全地方,但它们最终未能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这里的“无定”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物生各畏祸,所托辄蹈危。
- 注释:世间万物都害怕遭受祸害,因此人们总是选择最危险的方式来生存。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威胁时,往往会选择最危险的方法来应对。这可能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反思。
- 老人倚壁坐,大鼾惊群儿。
- 注释:一位老人靠着墙壁坐着,他的大声鼾声惊醒了周围的孩子们。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夜晚中的一幕生动的画面。老人的大鼾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让周围的孩子们感到不安。这里,“惊群儿”可能意味着老人的声音足以引起周围孩童的注意或担忧。
- 虽云差自适,见事亦太迟。
- 注释:尽管说这样做还算是合适的,但在事情发生后看到已经太晚了。
-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看似合适,但实际上可能过于迟缓或被动的批评。这里的“差自适”可能意味着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但“见事亦太迟”则表达了对这种反应速度和时机的不满。
- 犹有一可喜,永谢世俗羁。
- 注释:尽管如此,仍然有值得高兴的事情,永远摆脱世俗束缚。
- 赏析:最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积极因素的认可和欣赏。它可能指的是诗人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或自由,能够超越世俗的限制和束缚。这里的“永谢世俗羁”意味着这种解脱是永久性的,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行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界的复杂感受和思考。从宁静的夜晚到喧嚣的群儿,再到最后的解脱和自由,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