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笑把登高阁,菊蕊才堪荐一觞。
却忆当年关表路,无花无酒更凄凉。

【解析】

此诗首句写登高望远,次句写菊酒之香,三句写关中之景。四句写昔日行役之劳,五、六句写今日登高之乐,结联以忆昔伤今,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念之情。

【答案】

译文:茱萸笑着登上高高的阁楼,菊花刚开就堪以献上一杯美酒。我想起了过去在长安关中的路上,没有花儿也没有美酒,只有一片荒凉。

赏析:

“茱萸笑把登高阁”,起笔即点出题中的重阳节和登高这一主题。诗人用了一个“笑”字,写出茱萸似乎也同人一样喜气洋洋,为佳节而高兴,为登高而来。一个“笑”字,不仅写出了茱萸的神态,而且使全句活灵活现,充满了生气。茱萸本是一种草药,人们用来插在鬓边或佩带身上,据说可以辟邪去瘟,保平安吉祥。古人认为重阳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于是便有“赏菊”的习惯。“茱萸笑把登高阁”一句,既点出了时令节令的特点,又暗含着“茱萸”这一物象。诗人在这里将茱萸与登高联系起来,可见他是多么喜欢这个传统节日。

“菊蕊才堪荐一觞”,第二句紧承首句,进一步描绘重九登高的盛况。菊花是秋天的使者,它迎着秋日的阳光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人们喜爱它的美丽,更爱它那不畏寒霜的品格。因此,在重阳佳节,菊就成了人们最喜爱的花卉。诗人说:“菊蕊才堪荐一觞”,就是说今年的重阳节比往年都好,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的菊花开得特别好,足以使人举杯畅饮一番。这里的“菊蕊”一词,指的是盛开的菊花花蕊,也就是花朵中最娇艳的部分,是菊花中最珍贵的部分。诗人说“才堪”,意思是说今年开花的时间恰到好处,正好适合重阳节饮酒赏菊。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赋予了它人的情感与行为。

“却忆当年关表路”,第三句从上两句的描写中宕开一笔,转而写往事。“关表之路”泛指当时关中一带的道路。关中地处陕北一带,是唐朝的边防要地;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往往把重兵部署于这一地区,所以这里战事频繁。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这条道路上行役过,那时的路途十分险恶,常常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塞下曲》),有时还要冒着刀剑的危险。“无花无酒更凄凉”,第四句紧承前文,写自己当年的苦闷与辛酸。由于战事频繁,道路险恶,加上行军途中缺乏花草点缀,缺少美酒相伴,使得诗人感到更加凄凉。

最后两句“却忆当年关表路,无花无酒更凄凉。”诗人在重阳登高的时候,忽然想到自己在重九这一天,竟然没有花可赏,也没有酒可饮,真是令人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是消极颓废的伤感,而是通过回忆过去的艰辛来表达自己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借重九节的热闹气氛反衬出自己此时的寂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