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期会不相关,老眼如何不得闲。
景物无端故勾引,淮山尽处又庐山。

【注释】

  1. 簿书期会:官府的文书和契约。
  2. 老眼:年老的眼睛。
  3. 淮山:指长江下游一带,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4. 庐山:位于江西九江,以秀美著称。
  5. 故:所以。
  6. 勾引:招引、吸引。
  7. 【赏析一】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卷雪楼(在今江苏丹阳),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他“老眼不得闲”的心情。首句写自己公务繁忙,无暇他顾;二句说自己年老体衰,无法摆脱公务;三、四句则写沿途风景,勾起了他对江南山水的向往之情。
    【注释】
  8. 归舟:归家的船只。
  9. 烟水:雾气与水面交织在一起,形成迷蒙的景象。
  10. 晴岚:晴天里山峰的云雾。
  11. 暮霭:傍晚时云气聚积形成的阴霾。
  12. 孤鸿:孤单的大雁。
    【赏析二】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在赴官途中,途经卷雪楼,看到江面上烟雾弥漫,山峰上云霞缭绕,不禁想起自己漂泊异乡的身世。最后一句,诗人用孤鸿自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注释】
  13. 行役:远行或旅途中的奔波劳顿。
  14. 羁旅:因公务而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15. 关塞:边塞,这里指代诗人所在地。
  16. 客舍:旅店。
  17. 征戍:征战。
    【赏析三】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在赴任途中,路过关塞,看到驿站旁的旅店,想起了自己在外征战的艰辛。首联写自己在旅途中奔波劳顿;颔联则写自己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不满情绪。
    【赏析四】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人在赴任途中,路过卷雪楼,看到了美丽的山水景色。首联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颔联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