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千岩非浪闻,十峰双涧不须论。
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
山向马头回禹穴,溪分燕尾入云门。
秋行既了登临愿,草草题诗对绿尊。

天衣寺

万壑千岩非浪闻,十峰双涧不须论。

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

山向马头回禹穴,溪分燕尾入云门。

秋行既了登临愿,草草题诗对绿尊。

注释:

  1. 天衣寺: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境内,因唐代大文豪白居易曾游历此地并留有《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而闻名于世。
  2. 万壑千岩:指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壮丽景色。
  3. 僧袍:僧人所穿的法衣,这里泛指僧侣。
  4. 袈裟:佛教徒穿的宽大的衣服,常用于修行或仪式。
  5. 空王服:即空王法服,象征佛法无边,高远。
  6. 帝子魂:古代帝王的灵车在行进中,随行的侍从称为“帝子”,这里的“帝子魂”指的是帝王之魂。
  7. 禹穴: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时挖开的山洞口,位于今天的浙江宁海县。
  8. 燕尾:指水流弯曲曲折的样子。
  9. 云门:一座山峰的名字,位于今天的浙江温州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天衣寺时所作,通过对寺庙周围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首句“万壑千岩非浪闻”,描绘出一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壮观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第二句“十峰双涧不须论”,进一步强调了寺庙所在之地的自然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仙境之中。
    接下来两句“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则转向对佛教文化的描述。“袈裟”象征着佛教徒的精神寄托,而“空王服”则代表了佛法的高远。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历史底蕴,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第三联“山向马头回禹穴,溪分燕尾入云门”则是诗人对寺庙周围景色的赞美。“山向马头回禹穴”形象地描绘了山脉的形状,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话传说。“溪分燕尾入云门”则将溪流比喻为燕子的尾巴,形象地描绘了水流蜿蜒曲折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
    最后两句“秋行既了登临愿,草草题诗对绿尊”则是诗人对自己游览经历的总结。“秋行既了登临愿”表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已经达到了目的,完成了他的心愿。“草草题诗对绿尊”则表明诗人在游览结束后,仍然意犹未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以表达他对这次旅行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赞美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