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清晓至黄昏,闲坐闲眠深闭门。
犹子雨中来息担,老夫镫下起开樽。
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
问答恍然如隔世,若非沉醉定消魂。

诗句解析:

  1. 舍侄来 - 这可能指的是家中的侄子来访。在古代汉语中,“舍”通常用作对他人的敬称,如“舍人”、“舍弟”。

  2. 自从清晓至黄昏,闲坐闲眠深闭门 - 这句描述了一个从清晨到黄昏的时间段内,诗人与家人(可能是侄子)在家中度过的时光。他们选择闭门不出,可能是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

  3. 犹子雨中来息担 - “犹子”是对侄子的另一种称呼,而“雨中来息担”则描绘了侄子在下雨时带着担子来访的景象。

  4. 老夫镫下起开樽 - 这里的“老夫”可能是诗人自称,表示年岁已高,而“镫下”可能是指马镫下的座位,用来坐下。”开樽”意味着打开酒杯准备饮用。

  5. 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 -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怀旧和失落的情感,诗人可能在思考自己的家乡以及过去的居所现在是否还有人在照顾和维护。

  6. 问答恍然如隔世,若非沉醉定消魂 - 这里描述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好像时间已经流逝到了另一个世界,如果不是因为酒醉,这种体验可能会让人感到灵魂都要消散。

译文及注释:

自清晨直到黄昏,我与家人闲坐在家,紧闭门扉。
我的侄子在大雨中带来担子,我在这马镫之下举起酒杯开始畅饮。
我的故乡墓地由谁守护?我的旧宅园林又有哪几个得以保留?
我们的对话仿佛穿越了时空,若不是沉醉其中,我恐怕要失去魂魄。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家庭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力感。诗中的“舍侄来”、“清晓至黄昏”、“犹子雨中来息担”等句子,不仅展示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生活的平淡和宁静。同时,诗人通过“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表达了对故乡和家园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追忆。最后一句“问答恍然如隔世,若非沉醉定消魂”更是将诗人的情绪推向高潮,通过酒醉的比喻,展现了他对现实无奈的感受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朴素而情感丰富,是一首表达亲情、怀旧和人生感慨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