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兀兀守更残,案上诗书亦懒观。
频剪烛花听夜雨,尽垂帘影隔春寒。
破除梦幻从头了,安置身心向下看。
老子静中消日月,全然不似客长安。

诗句原文:

小窗兀兀守更残,案上诗书亦懒观。

频剪烛花听夜雨,尽垂帘影隔春寒。

破除梦幻从头了,安置身心向下看。

老子静中消日月,全然不似客长安。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小窗下静静守候着深夜的更声,虽然疲倦但依然坚持阅读那些诗书。我常常剪灭蜡烛上的花火,静静地聆听夜晚细雨的声音,让窗帘的阴影将春日的寒冷隔离在外。我试图摆脱过去的虚幻和幻想,让自己的内心安定下来,脚踏实地去面对生活。在这宁静的时光里,我感觉时间仿佛被遗忘,不再像往常那样忙碌。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交流,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解脱。首句“小窗兀兀守更残”,描绘了诗人独自守夜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坚持和对知识的追求。接着,“案上诗书亦懒观”表达了尽管身处孤独,诗人仍不忘学习,渴望知识的心情。

次句“频剪烛花听夜雨”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夜晚安静的氛围中,倾听雨声、感受时光流转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宁静的一种体现。第三句“尽垂帘影隔春寒”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帘子的阻挡来隔绝外界的寒冷,象征着他想要保护自己不被外界干扰,专注于内心的平静。

尾韵部分,“破除梦幻从头了,安置身心向下看”展现了诗人决心放下旧有的观念束缚,以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而结尾的两句则是全诗的升华,“老子静中消日月,全然不似客长安”则表明了通过心灵的静谧,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广阔,这种感悟使诗人感到自己的心境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是困于尘世的行者。

整首诗通过对成都夜晚景象的描绘和内心的独白,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到一片安宁之地,通过自我反省和精神的提升来实现心灵的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