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岐下假诸侯,事简民安选胜游。
花寺水村时驻马,暮天秋雪独登楼。
静眠铃閤闻羌笛,闲酌松醪引越瓯。
别后几回空有恨,叶飞蝉噪动离愁。
忆岐下旧游
二年岐下假诸侯,事简民安选胜游。
花寺水村时驻马,暮天秋雪独登楼。
静眠铃阁闻羌笛,闲酌松醪引越瓯。
别后几回空有恨,叶飞蝉噪动离愁。
注释:
- 二年岐下假诸侯:指在岐山之下(即今陕西宝鸡市)的两年时间内,作为诸侯国的代表进行活动。
- 事简民安选胜游:由于政事简单而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常常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
- 花寺水村:指的是附近的花寺和水边的村庄。
- 暮天秋雪:黄昏时的天色,以及秋天的大雪,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 静眠铃阁: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通过窗户可以听到钟楼里的铃声。
- 羌笛:一种来自西部羌族的乐器,这里用来代表西部地区的风情或历史。
- 闲酌松醪:悠闲地品尝用松木酿造的美酒,松酒在古代是一种珍贵的饮品。
- 越瓯:一种古代中国的饮酒器具,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杯子。
- 别后几回空有恨:表达了离别之后思念之情,但无法相见的痛苦。
- 叶飞蝉噪动离愁:叶子飘落的声音和蝉鸣声交织在一起,唤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岐下地区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体验,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中的“二年岐下假诸侯”表明了作者在岐下地区的身份和角色;“事简民安选胜游”则反映了当地政治清明、人民安定的景象,使得人们有机会享受闲暇时光,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接下来的诗句“花寺水村时驻马,暮天秋雪独登楼”,则具体描述了作者在这些地方的活动:在花寺附近停下马匹休息,晚上独自登上高楼上望,观赏着秋天的雪花。这种场景不仅展示了当地的自然风光,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静眠铃阁闻羌笛”,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通过窗子听到了远处钟楼里传来的羌笛声。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氛围,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遥远而又亲切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最后两句“别后几回空有恨,叶飞蝉噪动离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虽然离开了岐下,但每当看到落叶纷飞、蝉鸣不止的场景,就会想起与故乡相关的一切,内心不免感到一丝遗憾与不舍。这些情感的积累,最终汇聚成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歌。
整首诗通过对岐下地区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同时,诗歌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