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六丁驱霹雳,苍龙惊起穿崖石。
拿雷掣电卷波涛,来与真仙分窟宅。
上崖窅深如侧瓮,下崖谽谺如空洞。
不知泉脉从何来,百面鼙鼓长汹涌。
大灵闯首浮中流,背隐八卦开双眸。
似闻夏潦不能没,疑有神仙司诸幽。
我曾雁荡观龙鼻,半日才通涓滴水。
岂如六月散甘霖,灵泉滚滚无穷已。
惜哉埋没荒烟中,车马来稀三叠重。
若教遗向飞来峰,龙井冷泉皆下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释,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何年六丁驱霹雳,苍龙惊起穿崖石。
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神奇的场景:六丁神用霹雳之力,使苍龙惊动,从崖石中窜出。六丁神是道教中的六位神灵,他们负责驱雷和降雨,这里用来表示雷声巨大。苍龙则是指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权力和威严。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雷声轰鸣、龙腾石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神秘。拿雷掣电卷波涛,来与真仙分窟宅。
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雷声和闪电的景象,它们在天空中交织在一起,仿佛要与神仙们争夺洞府和居所。这里的“真仙”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人,他们居住在山洞或洞穴中,与世隔绝,享受长生不老之福。这两句诗表现了雷电的力量之大以及它对自然界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上崖窅深如侧瓮,下崖谽谺如空洞。
描述了灵龟洞的上下两个部分,上崖陡峭深邃,就像一只倾斜的瓮;下崖则宽阔空旷,仿佛一个巨大的空洞。这句诗描绘了灵龟洞的地形特点,上崖的险峻与下崖的开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同时,也暗含了洞中可能隐藏着某种秘密或宝藏。不知泉脉从何来,百面鼙鼓长汹涌。
这句话表达了对灵龟洞水源来源的好奇。泉脉即泉水的源头,百面鼙鼓则比喻水流激荡的样子。这句诗通过泉水的涌动,形象地描绘了洞中水流的壮观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神秘。同时,也暗示了洞中的水流可能与外界相通,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大灵闯首浮中流,背隐八卦开双眸。
这句诗描述了一位巨大的神灵正在水中畅游,它的身影隐藏在八卦之中,仿佛打开了双眼。这里的“大灵”是指一种强大的神灵,而“八卦”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思想体系,代表着天地万物的规律和和谐。这句诗通过描绘神灵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其力量和智慧的敬畏之情。似闻夏潦不能没,疑有神仙司诸幽。
这两句诗通过对夏雨的描述,引出了对神仙存在的想象。夏雨虽然猛烈,但无法淹没洞中深处的水域,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里可能暗指神仙的存在,他们守护着这片神秘的水域,使得雨水无法冲刷干净。这句诗以夏雨为引子,引发了对神仙的遐想,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我曾雁荡观龙鼻,半日才通涓滴水。
这一句诗人回忆起曾经在雁荡山观看龙鼻的情景,那里水流细小如同涓滴。这里的“龙鼻”很可能是指洞中的某处景观或景点,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和尊贵。这句诗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进一步强调了洞中的神奇和神秘之处。岂如六月散甘霖,灵泉滚滚无穷已。
最后一句诗人比较了洞中泉水与六月甘霖的不同。六月的甘霖虽然珍贵,但它终将消散无踪;而这里流淌的灵泉则源源不断,永远不会枯竭。这句诗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洞中泉水的珍贵和永恒,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灵龟洞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诗人通过描绘雷声、闪电、水流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力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