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便满恒沙界,大士重来七十年。
秋入郊原成乐岁,风随箫鼓散香烟。
定知蛮獠安三窟,更遣蛟龙閟九渊。
太守忧民但逃责,所欣毕至有群贤。
【注释】
灵光:光明。恒沙界:佛经所说,三千大千世界,每一恒沙(一阿僧祗)有十方佛、四天下、十方菩萨、诸天、鬼等。这里指佛家所说的宇宙。七十年: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七天教化弟子。又云释迦牟尼于成道后七十年始出世。《梁书·武帝纪》:大同元年,“以法安为大僧都,简众僧,令受戒。是岁,沙门释宝志卒,时人以为得度者多,故号‘法安大师寺’,以志遗骨建塔”。
蛮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三窟:三个地方。即山中、水底、树里。九渊:指深水中的渊潭。
太守:指唐代诗人李白。他曾任江陵县令,此诗当是其任内所作。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担任江陵令期间所作的一首酬答诗。诗中赞美了江陵令兼江陵大僧都法安法师,颂扬了他的功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全诗押韵严谨,音韵和谐悦耳。
第一联“灵光便满恒沙界,大士重来七十年”,意谓佛法普照,普度众生,佛光普照,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无边无际;佛光所到之地,就是佛祖重临人间的年代。这两句既表现了佛光普照的境界,也暗示了佛祖降临人间的时间已到;同时也暗喻了作者自己此时的心情——心随佛光普照,身如佛光普照。
第二联“秋入郊原成乐岁,风随箫鼓散香烟”,意谓秋天到来的时候,田野丰收,人们安居乐业,一派欢乐的景象。这里的“乐岁”指丰收之年,而“风随箫鼓散香烟”则是指丰收时节,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的喜庆场面。这两句既描绘了丰收之年的欢乐景象,也表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与人民共享丰收的快乐,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
第三联“定知蛮獠安三窟,更遣蛟龙閟九渊”,意谓知道南方的少数民族已经安定下来,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园和庇护所;同时,还会派遣强大的力量守护深水之中的九个洞府。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安定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暗示了对这些民族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
第四联“太守忧民但逃责,所欣毕至有群贤”,意谓作为一位官员,应该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解忧;但是,有时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而逃避责任或受到指责。然而,幸运的是,这些困难和挫折都得到了解决,许多有才能的人纷纷来到身边,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官员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赞赏,也表现了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整首诗以赞美江陵令兼江陵大僧都法安法师为主题,歌颂了他的伟大功德和崇高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