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梅夫子,才名冠当世。
欧苏与并驱,时称天下士。
哲人去已久,手泽见英气。
可慕不可攀,悠悠千古意。
行义鲁臧孙,流芳垂后裔。
今遇叔章君,箕裘元不坠。

宛陵梅子,才名冠当世。

欧苏与并驱,时称天下士。

哲人去已久,手泽见英气。

可慕不可攀,悠悠千古意。

行义鲁臧孙,流芳垂后裔。

今遇叔章君,箕裘元不坠。

注释:

  1. 宛陵:古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2. 梅夫子:指的是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或梅郎。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3. 欧苏:指欧阳修和苏轼两位宋代著名文人。
  4. 哲人:这里指的可能是古代的贤者或者有学问的人。
  5. 鲁臧孙: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臣,以正直、忠诚闻名。
  6. 箕裘:原意为继承父辈的事业或遗志,比喻保持传统、传承文化。
  7. 叔章君:可能是一位名叫章的官员,此处用来表示尊敬。
  8. 箕裘元不坠:意思是说像箕裘这样的传统不会丢失。

译文:

宛陵的梅子,才华横溢,名声在当世无人能及。
欧苏和同时代的人一起前进,当时被誉为天下的才子。
那位贤者已经去世很久了,他的风采和气质仍然让人敬佩。
令人敬仰但难以企及,这是一种深深的历史感慨。
他行仁义如鲁国的臧孙一般,他的美名将流传给后代子孙。
今天遇到了这位叔章君,他继承了先辈的事业,从未失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石秘校离别的不舍之情和对其才华的钦佩。首句通过对比突出石秘校的才华之高,与当时的欧苏等人齐名,显示了其非凡的才能。第二句提到石秘校的前辈,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优秀。第三句表达了人们对这位贤者的怀念和敬仰,认为他的品格高尚如同古代的贤人。第四句则是对于石秘校的赞美,认为其品行高尚,值得后人效仿。最后两句则是对石秘校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保持传统的美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石秘校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