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到最高处,翘思上古人。
风来多柏子,云去净嚣尘。
浔暑不到处,天花自在春。
仙踪欲无着,流俗谩寻津。

注释:

应到最高处,翘思上古人。 —— 应该去到最高的山峰,翘首思念上古的仙人。

风来多柏子,云去净嚣尘。 —— 风吹来时有很多柏树的果实,云飘走后清净了嘈杂的尘世。

浔暑不到处,天花自在春。 —— 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无处可去,天上的花却自在地绽放在春天。

仙踪欲无着,流俗谩寻津。 —— 想要寻找仙人的踪迹却无法找到,而那些庸俗的人们却徒劳无益地寻找着渡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元规的书信往来,表达了对古贤高士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应到最高处,翘思上古人”,诗人表达了自己要像古代的高士那样追求高尚的境界,向往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这里的“翘思”意味着仰望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风来多柏子,云去净嚣尘”,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以及它们给人带来的影响。风带来了许多柏树的果实,使得环境更加清新;云飘走了,也使得尘世更加清净。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风和云的影响进行对比,强调了大自然的力量。

第三句“浔暑不到处,天花自在春”,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向往。即使夏天炎热不堪,但天空中的花朵依然自由自在地绽放,不受气候的限制。这里的“浔暑”指夏天的酷热,而“天花自在春”则形容了花朵在春天里自由绽放的景象。

第四句“仙踪欲无着,流俗谩寻津”,诗人指出想要寻找仙人的踪迹却无法找到,而那些庸俗的人们却徒劳无益地寻找着渡口。这里,诗人用了一种比喻手法,将仙人比喻为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存在,而将凡人比作那些徒劳寻找道路的人。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的敬仰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