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山堂懒作诗,今朝诗兴觉偏宜。
层林飒遝阴填户,乱石巃嵷翠绕池。
猛欲近前闻紫燕,忽听高处啭黄鹂。
风铃不必檐间语,境界非凡我熟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四句写景,“层林飒遝阴填户”描写的是春雨过后,满山的树木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枝叶遮盖了窗户;“乱石巃嵷翠绕池”,乱石嶙峋,翠绿环绕在池塘周围,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画卷;后四句抒情,“猛欲近前闻紫燕,忽听高处啭黄鹂。”忽然之间,我好像听见了紫燕的声音,又忽然听到了黄莺的啼声;“风铃不必檐间语,境界非凡我熟知。”即使不用风铃声来衬托,这美妙的境界也非我莫属。
【答案】
译文:
每到山堂我懒于作诗,今朝作诗的兴致特别适宜。
层层的树林飒飒作响阴云密布填满门户,乱石嶙峋翠色环绕在池塘边。
想要靠近前去聆听紫燕呢喃,忽听高处传来黄莺啼鸣。
风铃不必说,檐间自然有它的作用,境界之奇妙,我心领神会。
赏析:
首联“层林飒遝阴填户,乱石巃嵷翠绕池”是全诗的总起句,也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
上句写景,下句抒情。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出山堂周围的山林、林木、鸟鸣、溪流等景物。“层林”、“乱石”写出了山堂周边的景色。“飒遝”形容风声急促而凌乱,“阴填户”写出了山堂周围的树木茂密遮天蔽日的景象,使人感到阴霾沉沉。“巃嵷”是山峦的样子,写出了山堂周边的群山环抱的景象。“翠绕池”写出了山堂周边的青翠的树木围绕着清澈的溪流的幽静景象。这些景物都为下文抒发感情提供了环境背景。
第二联“猛欲近前闻紫燕,忽听高处啭黄鹂。”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最为精妙的部分。
“猛欲近前闻紫燕”,这是写景,诗人听到远处传来了紫燕的叫声,他仿佛想走近去仔细一听,这里诗人用了一个“猛”字,突出了诗人对于紫燕的喜爱之情和急切的心情。“忽听高处啭黄鹂”是抒情,诗人听到黄莺的叫声,他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在长安城时,看到过许多黄莺在树上唱歌的情景,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忽”字,突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第三联“风铃不必檐间语,境界非凡我熟知。”是全诗的总结。
前两句是写景,诗人写到:“虽然风吹动着窗上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我对于这美好的境界早已熟悉”。最后两句是抒情,“虽然我现在身处在这美妙的境界之中,但我对于这美妙的境界已经非常熟悉”这两句话表明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