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潦斜阳忽射阶,夜深穿树雨还来。
披襟径放清凉入,倚扇微教懒困催。
出草乱萤时自照,叫空孤鸟暗飞回。
贪吟四鼓犹妨寝,除此人间念总灰。
纳凉至夜深
积潦斜阳忽射阶,夜深穿树雨还来。
披襟径放清凉入,倚扇微教懒困催。
出草乱萤时自照,叫空孤鸟暗飞回。
贪吟四鼓犹妨寝,除此人间念总灰。
注释:
- 纳凉至:指晚上纳凉消暑。
- 积潦:积水。
- 斜阳:夕阳。
- 忽射阶:忽然照射到台阶上。
- 夜深:夜晚很晚。
- 穿树雨还来:雨从树间穿透而下。
- 披襟:解开衣服,敞开衣襟。
- 径放清凉入:直接让清凉的气息进入。
- 倚扇:靠着扇子(扇风)。
- 叫空:叫声在空旷中回荡。
- 乱萤:乱飞舞的萤火虫。
- 叫空孤鸟暗飞回:叫声在黑夜中回荡,孤独的鸟在黑暗中飞行。
- 贪吟:贪婪地吟诵。
- 四鼓:四个更次的更鼓声。
赏析:
此诗以“纳凉”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夏夜图景。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夜的宁静、清新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积潦斜阳忽射阶”,描绘了夏夜积水反射出的斜阳,给人一种静谧、温馨的感觉。第二句“夜深穿树雨还来”,则进一步展示了夜深时分,雨水从树上穿透而下的景象,增添了一份诗意和韵味。
接下来的两句“披襟径放清凉入,倚扇微教懒困催”,则是对纳凉过程的具体描述。诗人解开衣服,敞开衣襟,让清凉的空气直接进入身体;而倚着扇子,则是为了借助扇风驱散身上的炎热。这些动作虽然简单,但却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纳凉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句“出草乱萤时自照”,则转向了自然环境中的景象。诗人看到草丛中乱飞的萤火虫,不禁感叹其美丽。这一细节的描写,既展现了夏夜的自然之美,又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最后两句“叫空孤鸟暗飞回”,则是对夏夜声音的描绘。诗人听到空中鸟儿的叫声,感受到它们在寂静中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声音的描写,使得整个夏夜的画面更加生动、真实,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夏夜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歌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