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杖徐穿竹径凉,地宽那更水云乡。
山明屋背髻鬟耸,蝉奏树头丝吹长。
蓑笠钓船家自有,轩裳朝路梦俱忘。
英雄本志今朝得,十亩香荷著醉狂。
诗句原文
藤杖徐穿竹径凉,地宽那更水云乡。
山明屋背髻鬟耸,蝉奏树头丝吹长。
译文赏析
我手执藤杖悠然行走在竹林小径上,四周景色清凉宜人,比之那些繁华都市的喧嚣要宁静得多。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屋顶的屋脊和发髻一样高耸,而树上的蝉鸣声如同丝线般悠扬。
诗人还提到了他的生活状态,他手持蓑笠、钓船,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朝堂之路也已被他抛诸脑后。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英雄理想的追求,如今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在荷塘边醉饮,尽情享受着这份自由和快乐。
关键词汇注释
- 藤杖:一种用藤条制成的手杖,通常用于行走时减轻疲劳。
- 竹径:竹林中的小路,这里指诗人所行走的林间小道。
- 水云乡:形容景色宜人,如诗如画,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 山明:山峰清晰可见,形容山势挺拔、峻美。
- 髻鬟: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此处指屋顶上的屋脊。
- 丝吹长:形容声音轻柔、悠长,如同丝线般绵延不断。
- 轩裳:这里指的是官服,泛指官员或士人的服饰。
- 梦俱忘:形容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遗忘。
- 十亩香荷:形容荷花盛开的景象,十亩荷花显得格外娇艳。
- 著醉狂:形容诗人饮酒过量,醉态尽显。
诗歌背景
宋代张镃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夜晚散步时所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逃避。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