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洄绿处得鸡声,俯槛山宜柳外明。
京洛涨尘衣半黑,邯郸炊黍梦曾惊。
榴皮就为翁题好,竹叶能邀我兴成。
办此一廛归老计,弄孙相对说春耕。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诗。

过凤山高氏以榴实荐酒:经过凤凰山高家,主人拿出石榴果实来招待我喝酒。
湾洄绿处得鸡声,俯槛山宜柳外明:在弯弯曲曲的绿水旁听到鸡鸣声,低头观赏山外的柳树更加明亮。
京洛涨尘衣半黑,邯郸炊黍梦曾惊:京城洛阳尘土飞扬衣服都变黑了,邯郸人烧煮黍米梦见曾经被惊吓。
榴皮就为翁题好,竹叶能邀我兴成:石榴皮就被你用来题写我的字,竹叶就能使我高兴得像春天一样。
办此一廛归老计,弄孙相对说春耕:准备这样一块地作为归隐之地,和孩子们一起谈论着春天的耕种之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描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人文环境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过凤山高氏以榴实荐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榴实”这一意象,将石榴果实作为礼物献给了高氏,象征着友情、亲情或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第二句“湾洄绿处得鸡声,俯槛山宜柳外明”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田园景象。这里的“湾洄绿处”指的是曲折的水流旁绿意盎然的地方,而“俯槛山宜柳外明”则是说站在栏杆边欣赏远处的山色和柳树,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舒适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京洛涨尘衣半黑,邯郸炊黍梦曾惊”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京洛”指的是当时的首都洛阳,而“涨尘”则是指洛阳城的尘土飞扬。诗人用“衣半黑”来形容自己穿着脏衣服的状态,表达了他对于都市生活的疲惫和厌倦。同时,“邯郸炊黍梦曾惊”则通过回忆邯郸人在梦中被黍米惊吓的情景,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第四句“榴皮就为翁题好,竹叶能邀我兴成”则是诗人对自己书法作品的评价和赞美。这里的“榴皮”指的是石榴皮,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竹叶”则代表着清新、自然的气息。诗人用这两种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于书法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最后一联“办此一廛归老计,弄孙相对说春耕”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设想。这里的“一廛”指的是一块宅基地,而“弄孙”则是指抚养孙辈。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既有自己的书房,又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风光、人物情感、生活场景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