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双俄得小於菟。
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
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双俄得小於菟。
【注释】:百丈慵参指的是懒散地卧着,如同百丈高的山一样;”老野狐”指的是一种体型较大、行动缓慢的野生动物;”小於菟”指的是一种体型较小、行动迅速的小动物。
【译文】:百丈高的山一样的猫儿,慵懒地躺在那里,突然之间变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
【注释】:”眈眈”形容猫儿专注而警觉的样子;”豺声”指豺狼的声音,暗示危险的存在;”索索”形容猫儿敏捷、轻盈的样子;”鼠辈”指老鼠等小动物,暗示猫儿能捕猎它们。
【译文】:那只原本专注警惕的猫现在变得胆怯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敏捷地追捕老鼠。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
【注释】:”道人”指道士,这里指的是作者;”童子”指的是年轻的孩子;”编须”是一种游戏,通过编结胡须来娱乐。
【译文】:我常常和道士一起坐着聊天,也不介意让孩子们编结胡须来玩耍。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
【注释】:硬黄新染指的是刚染上的黄色,给人以坚硬的印象;”香如蜡”形容香味浓郁,如同蜡一样;”书堂”指的是书房;”不闭厨”意味着书籍不需要关闭储藏室,因为厨房里也有书架。
【译文】:这种硬黄的新染颜色就像蜡烛的香味,让我的书房充满了香气,再也不需要关闭厨房的柜子了。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猫从慵懒的状态到变得敏捷、机警的过程,以及它在家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变化。通过对这只猫在不同场景下的形象和行为的描述,展示了猫的多面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