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夕舟行路未赊,不须寒梦早还家。
云连冈势通平野,雨溢滩声走乱沙。
蘋蓼静怜鱼世界,菰蒲遥想雁生涯。
玄真便合苕溪隐,莫待摧颓两鬓华。
【注释】:
- 夕(xi):傍晚。赊(shē):远。
- 寒梦:指梦中的景象,也即梦境。
- 云连冈势:指云气连绵不断,冈峦的形势。
- 平野:平坦的田野。
- 乱沙:指水流湍急的地方。
- 蘋蓼(pínliǎo)静怜鱼世界,菰(guō)蒲遥想雁生涯:蘋和蓼是一种植物,长在水边。菰和蒲草是水生植物,也生长在水中。这两种植物都与水有关,所以诗人在这里用它们来比喻鱼儿、雁群。“苹”,一种草本植物。“蓼”,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菰”,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茎中空,可食用,俗称菱白。“蒲”,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茎节上有毛,叶子狭长而尖,有浮水作用。“遥想”,想象。
- 玄真:即张志和,字玄真。他自号烟波钓徒,曾隐居松江青丘山中。后人因称隐居者为“青丘先生”。
- 苕溪:苕溪水名,源出浙江湖州,流经德清县入太湖。传说周武王时姜太公封于此,故名周塘。后来这里成为著名的风景区,有烟波渔舍、三高亭等胜迹。
- 摧颓两鬓华:意谓年老体衰,头发变白。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晚景的慨叹。全诗前六句写舟行所见,后两句写舟行所感。诗中以自然界景物的变化,喻人生之变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舟行所见。首句“经夕舟行路未赊”,意思是说经过了一个晚上的航行,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一句既说明舟行的行程很长,又暗示着诗人对前途的担忧和不安。次句“不须寒梦早还家”,意思是不必忧虑夜晚的寒冷而早早地回到家中去。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归家的安心和自信。
三、四句写舟行途中所见。第三句“云连冈势通平野”,意思是说云彩连接着山冈,冈势与平野相连。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人感到如临其境。第四句“雨溢滩声走乱沙”,意思是说雨点打在河滩上,声音急促地响着。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舟行途中的情景,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活力。
接下来的五、六句写舟行所见。第五句“蘋蓼静怜鱼世界”,意思是说水中的蘋和蓼草静静地生长着,让人怜爱它们的世界。这一句以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第六句“菰蒲遥想雁生涯”,意思是说远方的水面上,菰和蒲草随风飘荡着,让人想起雁群的生活。这一句则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大雁生活情景的怀念和向往。
最后两句写舟行所感。第七句“玄真便合苕溪隐”,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像张志和那样隐居于苕溪之中就好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渴望。第八句“莫待摧颓两鬓华”,意思是说不要等到头发都变白了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警醒。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归家之路的安心和自信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和警醒。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大雁生活情景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