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处曾经起怒雷,断藤枯藓半离披。
根茎托土何妨远,会见春风长活枝。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分题得古木:这一句似乎是诗歌的题目,描述了一种古老的树木。
  2. 穴处曾经起怒雷:这句描述了古树的根部曾经承受过巨大的压力,就如同被雷击过一般。
  3. 断藤枯藓半离披:这句描述了古树的根部因为岁月的侵蚀,一部分已经断开,就像枯萎的藤蔓和苔藓一样零散。
  4. 根茎托土何妨远:这句表达了古树根部虽然远离土壤,但依旧能够支撑着整棵大树,生命力旺盛。
  5. 会见春风长活枝:这句描绘了在春风中,古树的树枝又恢复活力,重新生长的情景。

译文

古老的树木在地下深处曾承受过猛烈的雷击,它的根部因岁月而变得支离破碎,仿佛是枯萎的藤蔓与苔藓般分散。然而,尽管它的根部远离土壤,它依然能坚韧地支撑着整棵树,生命力顽强。当春风吹拂时,它的枝条又会重新充满生机,焕发出新的活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老树木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的顽强。诗中的“古木”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通过描绘古木的根、枝、苔藓等元素,诗人传达了生命力不屈不挠的主题。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春天和生命力的赞美,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象征,也是生命力的象征。这种对生命力的颂扬不仅体现在对古树的描述上,也体现在诗的整体氛围中。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老树木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界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