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清坐欲三更,月到疏棂胧松明。
除了当栏松上鹊,无人听得读书声。
《书苍寒堂壁二首·一灯清坐欲三更》
月到疏棂胧松明,清灯独坐夜未深。
除了当栏松上鹊,无人听得读书声。
译文
在寂静的夜晚,一盏孤灯映照着苍寒堂内,时间仿佛已接近三更时分。月光穿过窗棂,投射在松树旁的地面上,形成朦胧的光晕。周围一片静谧,只有偶尔传来的鹊鸟叫声打破这宁静。尽管环境幽美,但无人能听见我低声诵读的声音,只能感受到这份孤独和寂静。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之一。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幅幽静的夜晚读书图。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隔竹红梅”、“修涧绿周”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景物,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读书环境。
诗歌以“一灯清坐欲三更”开篇,点明了时间已是深夜,诗人独自坐在书房中,灯光下显得格外清亮。接着“月到疏棂胧松明”,描述了月亮的光芒透过窗棂照在松树上的景象,形成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光影效果。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尽管环境幽雅,但诗人的内心世界却并非平静。“除了当栏松上鹊,无人听得读书声”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他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学问、倾听他的思考,但他发现这样的时刻并不多见。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安静的夜晚和一位孤独的学者。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