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秦关中,白玉为重堂。
堂前翠帘钩,一一金鸳鸯。
暖艳照绮席,新声按笙簧。
妾小不解事,戏剧珠楼旁。
蜂蕊撷秾杏,莺枝荫垂杨。
阿母喜秀慧,鞶丝教缝裳。
年齿渐长成,自制红襦长。
弄杼织繁锦,错综飞凤凰。
体柔生玉腻,国色凝天香。
不假粉黛妍,羞作时世妆。
悦巳求得逢,晨夕劳衷肠。
苟合必易散,良贾宜深藏。
【注】
秦:指长安,古都。重堂:即“雕梁画栋”。堂、堂前皆为比喻,指富丽堂皇的居处。翠帘钩:以翠羽装饰的帘子。一一金鸳鸯:每扇上都有一对金制的鸳鸯。暖艳:指鲜艳的颜色。绮席:精美的坐席。新声按笙簧:新乐调奏着笙竽。戏剧珠楼旁:在珠帘旁游戏或戏弄。蜂蕊:形容女子容貌如蜂之蕊般俊美。莺枝:莺鸟的枝条。垂杨:杨柳。阿母:母亲的称呼。秀慧:聪明美丽。鞶丝:五色丝线,这里指五彩丝线。缝裳:补衣服。红襦:红色的上衣。弄杼:弹针。织繁锦:用五彩丝线织成各种花纹的锦缎。错综:交错缠绕的样子。凤凰:这里指织品上的图案。国色:指女子天生丽质。凝天香:香气能凝聚在空中。粉黛:女子搽粉和施脂。妍:美貌。羞作时世妆:不愿随俗而妆。
【译文】
我家住长安西郊,家有白玉砌筑的厅堂。
厅堂前挂着翠羽做成的帘子,上面绘有金色鸳鸯。
鲜艳的颜色映照在华丽的坐席上,美妙的乐声伴着筝与箫。
年纪还小,不懂世事,只在珠帘旁嬉戏游玩。
摘取花朵采摘杏子,在杨树的枝头沐浴阳光。
母亲十分喜欢她的聪慧美丽,给她五色丝线教她做衣裳。
年龄渐长,她开始自己做衣服,自己制作红色上衣。
拿起针来穿引线,织出彩色的锦缎,交错缠绕如凤凰飞翔。
她的身材柔美,皮肤生得细腻,天生丽质令人陶醉。
不必涂脂抹粉,也无需打扮,自然美胜过了时世的妆容。
高兴的时候遇到喜欢的人,便去求欢;愁苦之时,总是劳神伤怀。
如果只是逢场作合,那么感情很容易破裂,好的商人应该深藏不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少女情态的闺阁诗,通过描写少女梳妆打扮,以及与情人约会的情景,反映了少女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性格和对爱情的渴望及追求。
首联写少女的出身。“妾家秦关中”,点明少女的籍贯;“白玉为重堂”,则写其住宅的富贵。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少女的家世,也从侧面写出了她的身份地位。“重堂”二字,极言其居处之华丽,从而反衬出少女娇贵的身份。
颔联写少女住处的环境。“堂前翠帘钩,一一金鸳鸯。”这两句既写了少女居室的华美,又突出了少女居处的幽雅。“一一金鸳鸯”一句,形象地刻画了少女居处的环境之美。
颈联写少女的容妆。“暖艳照绮席,新声按笙簧。”“暖艳”二字,既写出了少女的姿容之美,又写出了其居室的温馨。“新声按笙簧”,则进一步写出了少女居室的欢乐气氛。
尾联写少女的闲情逸致。“妾小不解事,戏剧珠楼旁。”“解事”二字,既写出了少女的幼稚无知,又表现了她天真无邪的性格特点。“戏剧珠楼旁”,则生动地描绘了她在家中闲玩的情景。
全诗以少女的口吻,描写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读后使人感到亲切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