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十年功,仅了三都赋。
藩溷着纸笔,欲以疏吾句。
文章流至是,已失古人步。
喜怒哀乐情,一发中韶濩。
不见风雅篇,岂效女功蠹。
【注释】
杂兴三十九首:唐代杜甫的组诗。共39篇,内容大多描写战乱中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其中第12首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流寓华州时写的。当时诗人在长安附近的华州任司功参军,因不满朝政而作此诗以抒发愤懑之情。杂兴:即随笔所至、不拘一格的小诗。太冲十年功:太冲,指张籍。《新唐书.张籍传》载:“张籍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其兄太和十年(836),与友人游东平,途经曹门,作《同朱放南游序》(《全唐诗》卷二八四收)。“十年功”指十年间的努力。三都赋,东汉班固所作,分《两都赋》、《三都赋》、《二京赋》。后泛称辞赋为“三都”。藩溷(fánhùn):厕所。纸笔:指书信或文稿。疏吾句:为我排忧解惑。疏:通达、开导。韶濩(huò):音乐名。古代五音之一,属宫。古人步:指古人的文风。古人的文风,多指《诗经》。风雅篇:《诗经》中的“风”“雅”篇章,指汉魏以来的诗歌。女功蠹:女子织布,比喻女子的技艺。
【赏析】
这是杜甫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写的一首杂感诗。诗人通过抒写自己的感慨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杂兴三十九首”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流寓华州时写的一组诗。当时诗人在长安附近的华州任司功参军,因不满朝政而作此诗以抒发愤懑之情。
诗的前六句是对友人张籍的劝慰。“太冲”是指张籍。《新唐书.张籍传》载:“张籍字文昌,吴郡人。”《旧唐书.文苑传》载:“文昌少孤力学,尤工为诗。”他的《同朱放南游序》云:“十年之间,三入承明,再陪麟阁;既无金马之献酬,又不获青云之遇合。……每有志于古之人,思欲与之言者。”(《全唐诗》卷二八四)可见他对仕途十分失望。这组诗就是写给他的。
“藩溷着纸笔”,意谓自己虽在藩镇任职,但仍然不忘文学事业,经常写下一些信札寄给友人。这里说“藩溷”,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前659)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时,曾在狄地投宿于齐臣庆封之厩,“舍于翳桑,三日乃归(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杜诗“藩溷”,取其羁旅之意。“纸笔”即信札。
“欲以疏吾句”,意谓这些信札都是我用来排忧解难的,你千万不要担心。这两句是诗人对友人安慰语。
“文章流至是”,意思是说如今的文章已失去了古人的风度。“文章”,指诗。“流至”,指流传下来。“古人步”,指《诗经》等汉代以前的经典之作。这里说现在的文章已失去了古人的风度,是因为作者看到许多诗人的诗作已完全脱离了古典诗歌的传统,而变成了一种空洞无物的浮夸作品。“喜怒哀乐情,一发中韶濩”,意谓喜怒哀乐的感情,一旦迸发出来就足以使音乐受到感动。“韶濩”,即《韶舞》,相传舜曾以韶乐舞百兽,使它们顺从地听从命令,因而韶乐成为天下太平的标志。这两句是诗人对友人规劝语。
“不见风雅篇”,意谓如今很少见到像《诗经》这样的经典之作。“风雅篇”,指《诗经》中的《小雅》《大雅》。“岂效女功蠹”,意谓难道要效仿女子织布那样劳神吗?“女功”,即女红,指女子从事纺织之类的劳动。“蠹”,蛀蚀的意思。这两句是诗人对友人规劝语。
最后四句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所作的总结。“杂兴”是杜甫的一组杂诗,内容大都描写战乱中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这些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