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苾刍流,而能建安作。
灯檠味隽永,曾不带葵藿。
已撞禅月钟,请振普化铎。
从伊哑羊呼,高厚中沃若。
【注释】
孰:谁。苾刍:梵语的译音,意思是比丘,指僧人。建安:即《建安风雅集》。流:通“由”。
灯檠(qíng):指油灯。曾:曾经。不带葵藿(huò):没有沾染世俗。葵藿:向日葵。
禅月钟:禅宗法器之一,形似铜镜,上有刻有月亮和星星的图案。普化:指佛经所载的佛陀教化众生的故事或道理。振:宣扬、提倡。
哑羊:喻指无知的人。高厚:高深。沃若:深厚。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上人的诗。上人为僧人,此诗是酬答其作《建安风雅集》而写的。首联说僧人虽为佛教徒,却能写出《建安风雅集》,可谓奇才。颔联说僧人虽然出家修行,却能保持清高脱俗的品性,不沾染世俗的纷扰。颈联说僧人已经敲过禅钟,又请上人用普化的佛法来教化他人。尾联说僧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像哑羊一样高深莫测。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僧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其高尚品德的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