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学孙明复,春秋助发微。
倦游惊白首,知已失缁衣。
乞了朝鸡去,南随社燕归。
衡湘多隐逸,道侣未应稀。

诗名:宋屯田归湖南

旧学孙明复,春秋助发微。

倦游惊白首,知已失缁衣。

乞了朝鸡去,南随社燕归。

衡湘多隐逸,道侣未应稀。

注释与译文:

  • 旧学孙明复,春秋助发微。
  • 旧学:过去所学的学问。
  • 孙明复:可能是指一位有学问的人,或是指诗人的姓氏。
  • 春秋:指古代的历史典籍,这里用作比喻,象征诗歌的深意。
  • 助发微:启发和阐明细微之处。
  • 倦游惊白首,知已失缁衣。
  • 倦游:厌倦了世俗的游历。
  • 惊白首:惊觉自己已经年老。
  • 知已失缁衣: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僧人的装束(可能是指出家)。
  • 乞了朝鸡去,南随社燕归。
  • 乞了:辞去官职。
  • 朝鸡:早晨的公鸡,这里指早晨的事务。
  • 南随社燕归:追随燕子向南飞去。
  • 衡湘多隐逸,道侣未应稀。
  • 衡湘:指湖南地区,衡山和湘江。
  • 隐逸:隐居不仕的人。
  • 道侣:修行的朋友,道侣在这里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张方平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表达了对名利淡泊、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倦游”与“惊白首”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挫折和无奈,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感慨。而“知已失缁衣”则揭示了诗人出家的决心,体现了他对于精神自由和宗教生活的向往。

诗中多次提及“衡湘”,这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描述,更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宁静之地。这里的“衡湘多隐逸,道侣未应稀”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面对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时的选择和决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