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昔向沩山住,只作田翁学牧牛。
路绝纤尘宁见迹,野无寸草漫回头。
晴天任去云作伴,露地闲眠夜不收。
却问清居真了未,树边蓑笠为谁留。

诗句原文:

香严昔向沩山住,只作田翁学牧牛。

路绝纤尘宁见迹,野无寸草漫回头。

晴天任去云作伴,露地闲眠夜不收。

却问清居真了未,树边蓑笠为谁留。

注释:

  • 香严: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南省境内,是佛教圣地之一,与禅宗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 沩山:又作“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湖南省,以禅教并重而闻名。
  • 只作田翁学牧牛:诗人自谦仅为一名普通的农夫,通过牧牛来学习农耕生活。
  • 路绝纤尘宁见迹:形容道路极为干净,以至于连一丝灰尘都看不到,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野无寸草漫回头:意指在广阔的田野中,连一株小草都找不到,暗示了一种荒凉的景象。
  • 晴天任去云作伴:形容诗人在晴朗的日子里,心情舒畅,仿佛天空中的白云成了他的伙伴。
  • 露地闲眠夜不收:在露水滋润的土地上休息,无需担心夜晚的寒冷。
  • 却问清居真了未:诗人在询问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隐居的生活。
  • 树边蓑笠为谁留:描绘了一个人在树林边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身影,似乎在思考着为何要留下这样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方平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自述和反思。首句“香严昔向沩山住”直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表达了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述了他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以及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只作田翁学牧牛”展示了自己的平凡生活态度,通过“路绝纤尘宁见迹,野无寸草漫回头”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孤独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后两句“晴天任去云作伴,露地闲眠夜不收”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境。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疑问和思考,引发了读者对隐居生活意义的深入探讨。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