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交尘路不停,势家门巷密如萍。
张汤筋力奈寒暑,楼护口舌摇风霆。
机牙潜发如驰传,声影相连若建瓴。
此地岂容山野客,盍归乎来掩岩扃。

离都招友人

车马交尘路不停,势门巷密如萍。

张汤筋力奈寒暑,楼护口舌摇风霆。

机牙潜发如驰传,声影相连若建瓴。

此地岂容山野客,盍归乎来掩岩扃。

【注释】

1、离都招友人:在京城为官的人,为了摆脱官场的污浊,常要离开京城,去外地隐居或游访。这里说诗人也准备离开京城,故有此句。

2、车马:指代诗人自己,因为诗人在诗中自称。

3、交尘:指代仕途。

4、势门:指达官贵人之家;势家。

5、张汤:西汉名臣,因任廷尉而著名。

6、寒暑:指四季的变化。

7、楼护:汉代西域都护,名班超,曾投笔从戎,立功边地,后被征入朝为官。

8、机牙:指朝廷。

9、驰传(chuán chèn传达):古代驿传制度的一种,即以驿站为中转站,传递公文和书信。

10、声影:比喻影响。

11、岩扃(jīng jǐng关锁):《诗经·小雅》有“岩扃兮岩兮”句,此处泛指隐居之地的门户。

赏析:

《离都招友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有“诗佛”之称。他的诗多写山川风景和隐居生活,语言清丽洗练、意境幽静淡远。这首诗就是王维告别京城,远离官场,隐逸山林的生活写照。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平仄相间,音调和谐悦耳,读来琅琅上口。

首句“车马交尘路不停”,写诗人告别京城时的情景。“车马”,既点明送别的地点,又暗示送别者众多,场面宏大,气氛热闹。“交尘”二字,既形容尘土飞扬,又暗指人世间的名利场。“不停”二字,既写出了尘土飞扬的繁忙景象,又表现出诗人对名利场的厌恶之情。

次句“势家门巷密如萍”,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繁华的景象。“势门”,指的是达官贵人之家。“巷”,指的是街巷。“密如萍”三字,用来形容京城街道纵横交错,如同浮萍一般密集。这一句既写出了京城的繁华景象,又表现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厌倦之情。

第三句“张汤筋力奈寒暑”,借张汤之比,表达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张汤”,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他因任廷尉而闻名于世。然而,他一生都在官场中度过,饱受磨难和煎熬。这句诗通过张汤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即将离开京城,远离官场的决心。

第四句“楼护口舌摇风霆”,借用楼护之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言论自由的渴望。“楼护”,是汉代西域都护,曾投笔从戎,立功边地,后被征入朝为官。他曾经表示:“我愿为国捐躯,不愿为官作宦。”这句诗通过楼护的言论自由,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言论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即将离开京城,远离官场的决心。

第五句“机牙潜发如驰传”,借机牙(朝廷)之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腐败的不满。“机牙”,指的是朝廷的中枢机构。“传”,指的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这句诗通过机牙的腐败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腐败的不满和愤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即将离开京城,远离朝廷的决心。

第六句“声影相连若建瓴”,借用声影(影响)之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影响的担忧。“建瓴”,是指高山上的水流,倾泻而下。这里比喻朝廷的影响力之大,如同水流般无法阻挡。这句诗通过声音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影响力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即将离开京城,远离朝廷的决心。

第七句“此地岂容山野客”,以“此地”之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京城生活的不舍之情。“山野客”,指的是远离城市的隐居者。这句诗通过“此地”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京城生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即将离开京城,寻找新的归宿的决心。

末句“盍归乎来掩岩扃”,以“盍归乎”三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盍归乎”,是古文中的反问句式,意为为什么不呢?“掩岩扃”三字,指的是隐居之地的门扉。这句诗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即将隐逸山林的决心。整首诗通过王维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远离官场、追求隐居生活的文人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