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惨澹过重九,忽见幽芳发故丛。
多爱清香对亭槛,不堪疏叶下梧桐。
他年仙去空华表,此夜魂归尚汉宫。
过眼须为无色观,返童疑有内丹功。
写题更愧诗情浅,折带应宜醉脸红。
须为重重张翠帟,可怜羸怯不禁风。
霜天惨淡过重阳,忽见幽芳发故丛。
多爱清香对亭槛,不堪疏叶下梧桐。
他年仙去空华表,此夜魂归尚汉宫。
过眼须为无色观,返童疑有内丹功。
写题更愧诗情浅,折带应宜醉脸红。
须为重重张翠帟,可怜羸怯不禁风。
注释:
①两浙:指杭州。张兵部:指唐代诗人张籍,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②霜天惨澹过重九;重九:指重阳节,即九月九日。霜天惨淡,形容天气冷清,凄凉。
③幽芳:指牡丹花。
④亭槛:指栏杆。
⑤疏叶:稀薄的枝叶。梧桐:落叶乔木,秋季叶子变黄,飘落。
⑥华表:古代宫殿、陵墓前面立的石柱,上刻铭文,用以标志墓主名号,又称“表”。
⑦汉宫:指汉宫中的宫女们,这里泛指亡国宫女。
⑧色观:佛教语,指世间一切现象。
⑨返童:返回童真状态,指返老还童之术。内丹功:内炼金丹之术。
⑩写题:在诗文后面题字作记。
白话文释义:
霜天惨淡而过重阳,忽然发现牡丹幽香盛开于丛中;我最喜欢那清新的气息,面对栏杆时,却感到有些不适;秋天来了,那些稀疏的枝叶下,飘落着梧桐的叶子;等到他年仙逝后,人们只能空留华表;这夜晚,灵魂归来,依然徘徊在汉宫之中;眼前的美景如同一场梦幻,让人无法看清;想要返老还童,似乎只有内丹之功;写下这首诗,更加觉得诗情浅显;为了衬托牡丹的香气,应当让衣袖飘飘然,就像醉后的红颜一样;一定要给亭子周围搭起层层的翠绿帷幔;可惜自己身体虚弱,经受不住风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借咏牡丹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政治的态度和感慨。
首联点明时节:“霜天惨淡过重阳”,是说霜天的寒气逼人,而此时又过了重阳节,天气转凉了。“忽见幽芳发故丛”,是说突然看到丛中的牡丹开得十分茂盛,芳香四溢。
颔联写牡丹与梧桐的对比:“多爱清香对亭槛,不堪疏叶下梧桐”,是说喜欢牡丹花的清香,对着栏杆,而不喜欢在疏叶梧桐之下。这既写出了牡丹的高贵,也写出了梧桐的平凡。“他年仙去空华表”,是说等到他年仙人离去之后,只留下华表空空如也。这里的“他年”二字,既是虚指将来的那一天,也是实指作者自己的一生。
颈联是全诗的重点所在,也是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警句。“他年仙去空华表”,“他年”二字,既是虚指将来的那一天,又是实指作者自己的一生。“空华表”三字,是诗人对生死的一种超脱态度。“此夜魂归尚汉宫”,是说今天晚上魂归汉宫,也就是回到了家乡。这里的“汉宫”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或家乡的官署。
尾联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出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过眼须为无色观”,意思是说眼前所见的一切,都是像梦一样的幻象,必须以看透这一切的心态来对待。“返童疑有内丹功”,是说想要返老还童,恐怕也只有内炼丹药才能做到。“写题更愧诗情浅”,是说自己写这首诗,更觉得自己的诗情不够深厚。“折带应宜醉脸红”,是说袖子应该像醉酒一样飘逸,好像喝醉酒一样。“须为重重张翠帟”,是说需要给亭子四周挂上一层层的帷幕,以免风吹到身上。“可怜羸怯不禁风”,是说可怜自己身体瘦弱,经受不住风吹。
整首诗歌语言朴实、含蓄、深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