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驱我走尘埃,每到林泉眼豁开。
莲社未容书姓字,又随流水出山来。
【注释】
百丈寺:在杭州灵隐寺。
微官:小官职。
走尘埃:官场的俗务。
莲社:即佛教的“莲社”,佛经中称释迦牟尼与弟子们共修的团体。
书姓字:指题名留念。
又随流水:意谓像流水一样地任其自然。
出山来:离开官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游历杭州时所作。作者于公元835年(唐文宗开成八年)到杭州,游览灵隐寺和西湖,并写下了《题杭州孤山上寺》一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此诗为贾岛第二次游览灵隐寺而作,前有小序曰:“余杭刺史韩使君与予同游灵隐,得山僧院号净慈,乃题名于此。”贾岛曾因应试落第,心情郁闷,遂隐居杭州,与僧人交往密切。这首七绝写他游灵隐后重返樊川(今陕西三原)的情景。
首句说诗人因微职而被驱赶,不得不离开官场,来到这林泉幽静之处。诗人在这里感到精神振奋,眼界开阔,于是又想到要题下自己的大名。这里,“眼豁开”是关键,它表明诗人摆脱了尘世的束缚,重新获得了自由的精神境界。
第二句说,在这林泉幽处,莲社未容我题名,我又随着流水离开了灵隐寺。莲社是佛教徒的聚会处,这里暗指灵隐寺的僧人。“莲社未容书姓字”,意思是说,尽管莲社尚未容得下我的名字,但我又不得不离开这个清幽之地回到官场上去。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关键,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集中表达。“又随流水出山来”,既是对前两句“眼豁开”“不题名”的具体解释;又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一种自我解脱的宣言。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水”喻指世俗的风气,“流”喻指仕途的升沉变化。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纷扰,顺应着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律,从官场上退下来,回到了他的本源——山林之中。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它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返归自然的人生观。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成为人们追求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