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木天然性,叨名席上珍。
节高工碍手,倚壁快扶人。
莫问西来意,终为灶下薪。
他时俘颉利,拜赐敢忘身。

诗句释义

1 “灵寿木”:灵寿是一种树木,以其木材坚韧而闻名。在古代,用它制作的物品常常用于重要场合或重要人物,因其珍贵而受到珍视。

  1. “曲木天然性”:形容这种树木的自然形态弯曲,具有自然美的特点。
  2. “叨名席上珍”:因为其材质和特性,这棵灵寿木常被置于筵席之上,成为珍贵的物品。
  3. “节高工碍手”:指灵寿木的节疤(树皮与木质的结合处)过高,不便于加工,也暗示其价值之高。
  4. “倚壁快扶人”:虽然节疤高,但这样的特征使得它倚靠在墙壁上时,给人一种坚固有力的感觉,给人以支持和依靠。
  5. “莫问西来意”:这里的“西来意”可能指的是某种宗教或哲学意义。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不必深究其深层含义,而是享受它所带来的实用价值。
  6. “终为灶下薪”:虽然灵寿木非常珍贵,但它最终会被用作烧火做饭的柴火,体现了其实用性。
  7. “他时俘颉利”:这里的“颉利”指的是历史上的唐朝将领李靖,他在征伐突厥的过程中曾俘虏了颉利可汗(即颉利可汗)。这里用来形容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需要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
  8. “拜赐敢忘身”:意味着在得到皇帝的赏赐时,不敢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勇于承担责任。

译文

  1. 弯曲的树干是自然的,被称为席上的珍宝。
  2. 节疤高,妨碍了手的工作,却倚靠在墙上给人支撑的感觉。
  3. 不要探究它的来意,最终它还是成为了厨房里的柴火。
  4. 未来某天如果需要俘获颉利,那么我一定不会畏惧。
  5. 得到皇帝的恩赐时,我不会忘记我的责任和使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灵寿木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欣赏。诗人不仅赞美了灵寿木的自然美和实用性,还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通过对比自然界的事物和个人的命运,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