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客思归黯不平,闲持长笛写秦声。
羡君气海如斯壮,博我词锋莫敢争。
江上梅花开又落,陇头流水咽还惊。
岂知不寐鳏鱼眼,独坐山堂对月明。
越客思归黯不平,闲持长笛写秦声。
越客:指作者自己,因为家住在越州。黯平:形容心情沉重、忧郁。
闲持:空闲时拿着。长笛:一种横吹式乐器,比竖吹的短笛大。秦声:秦地的音乐。
羡君气海如斯壮,博我词锋莫敢争。
气海:比喻心胸宽广像大海一样。
博我词锋:用我的词藻来和您较量。
江上梅花开又落,陇头流水咽还惊。
江上梅花:指的是江南的梅花。陇头流水:陇山之巅的流水。
江上、陇头都是泛指,用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又落:表示梅花开放后又凋零的景象。
岂知不寐鳏鱼眼,独坐山堂对月明。
岂知:哪里知道。不寐:睡不着。
鳏鱼眼:孤独无依的鱼儿的眼睛。
独坐:独自一人坐着。山堂:高山上的厅堂,这里代指诗人的住所。对月明:对着明亮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看到越州的梅花后写的一首感怀之作。首句“越客思归黯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奈之情。接着“闲持长笛写秦声”,则是通过弹奏长笛,抒发了作者对秦地音乐的热爱和向往。然而,这种热爱并没有得到回报,反而引发了他的失落和悲伤。
第二句“羡君气海如斯壮”,则是作者对朋友的赞美之词。他羡慕朋友胸襟广阔,如同大海一样宽广。第三句“博我词锋莫敢争”,则是对自己文采的自信之语。他认为自己的词锋无人可与之争锋。然而,这只是一种虚妄的自傲,实际上他的词锋并不强,只是暂时掩饰了自己的自卑心理。
接下来“江上梅花开又落,陇头流水咽还惊”两句,则是对故乡景色的描绘。梅花和流水,都是江南的典型景观,也是诗人心中永远的记忆。然而,这些记忆却时常被现实打破,使得他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最后一句“岂知不寐鳏鱼眼,独坐山堂对月明”则是全诗的主旨。作者借“鳏鱼眼”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而“对月明”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坚定和执着。整首诗以越客思归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深沉。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情感,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