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柯山客,中秋月又圆。
夜分清滴露,天末淡收烟。
念远情非俗,凌虚骨欲仙。
素琴明此恨,相与对婵娟。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不见柯山客,中秋月又圆。
  • “不见柯山客”意味着诗人无法与远方的朋友相见,这里的“柯山客”可能指的是友人柯山的访客或亲人在柯山的友人。
  • “中秋月又圆”表达了对中秋节月亮圆满的期待与欣赏,暗示了节日的喜庆和团聚的愿望。
  1. 夜分清滴露,天末淡收烟。
  • “夜分清滴露”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时分,月亮清澈如水,月光洒下如露珠般晶莹的景象。
  • “天末淡收烟”则描述了天空尽头,烟雾渐渐消散的情景,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宁静的氛围。
  1. 念远情非俗,凌虚骨欲仙。
  • “念远情非俗”强调了思念之情并非凡俗,有着超凡脱俗的意味。
  • “凌虚骨欲仙”形容思念之人如同神仙一般,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深深的思念与敬仰。
  1. 素琴明此恨,相与对婵娟。
  • “素琴明此恨”用素白的琴声表达内心的哀伤与遗憾,展现了诗歌中音乐与情感的紧密结合。
  • “相与对婵娟”则是说诗人和朋友一同面对着明亮的月亮,共同欣赏这轮皎洁的明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相聚和心灵的相通。

译文:

秋夜寂静中,我独坐家中,望着窗外的圆月,思念着远方的友人。月光如洗,清辉洒向大地,而天空中的云雾也逐渐散去。在这宁静之中,我的思念之情愈发深沉,仿佛连灵魂都要升华成仙了。我用素琴弹奏出心中的悲伤,与朋友相对而坐,共同欣赏那轮皎洁的明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中秋之夜对远方友人思念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月光、清风、云烟等自然景象,传达了自己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无尽的思念。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清滴露”、“淡收烟”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艺术魅力。最后,诗人以琴声和明月为引,表达了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秋佳节抒发思念之情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