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乃准的,仁义即羁鞅。
遨游君子场,邪私不入想。
时与颜闵徒,结交尚来往。
稂莠日以消,稻粱日以长。
荆棘顿披除,大道何其广。
犹恐忽戒谨,失计成卤莽。
这是一首表达归隐田园之志的诗。
注释:
- 圣贤乃准的:指圣人和贤人的标准和准则,即遵循他们的行为准则。
- 仁义即羁鞅:这里指的是遵循仁爱和正义的原则,就像被绳索束缚一样无法自由行动。
- 遨游君子场:在君子的圈子里自由活动,享受君子的风范。
- 邪私不入想:邪恶的想法不会进入心中,保持正直。
- 颜闵徒:颜回和闵子骞,孔子的弟子,以他们的德行为人楷模。
- 稂莠日以消,稻粱日以长:比喻杂草被除掉,庄稼生长得更好。
- 荆棘顿披除:比喻阻碍被清除。
- 大道何其广:表达了对宽广大道的向往。
- 犹恐忽戒谨,失计成卤莽:仍然担心自己可能会不小心犯下错误,导致计划失败。
译文:
跟随圣贤的标准行事,遵循仁义原则,像被绳索束缚一般无法自由行动。
在君子的圈子里自由地游走,摒弃邪恶的想法,保持内心的正直。
与颜回和闵子骞等圣人为友,学习他们的品德。
去除杂草,让庄稼茁壮成长,清除阻碍,让大道更加宽广。
虽然仍担心自己可能会犯错,但努力确保计划的成功,避免成为鲁莽的行动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归隐田园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与道德高尚的愿望。通过对比圣贤的典范和自己的行动,诗人展现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约束的需求。诗中的”犹恐忽戒谨,失计成卤莽”体现了诗人对于未来行动谨慎的态度,也反映出他对实现理想生活的坚定信念。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个人品质的高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