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倚苍崖古,僧闲昼掩扉。
晓云辞岭去,夕鸟占林归。
悟理观幡动,临风想锡飞。
寄怀玄观外,更觉此生微。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绝,全诗通过描写寺庙周围的云彩、飞鸟等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

“寺倚苍崖古”,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诗人登上北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苍劲高耸的山崖。“苍崖”给人以古老之感,而“古”字也暗含了岁月的沧桑感。

“僧闲昼掩扉”,第二句写僧人们悠然自得地生活。“闲”是闲适的意思,“掩扉”指关闭门户,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之情。

“晓云辞岭去”,第三句写天边云彩在早晨告别了山岭。“晓云”即清晨之云,“辞岭”即离开山岭。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夕鸟占林归”,第四句写夕阳下的鸟儿飞回树林。“夕鸟”即傍晚之鸟,“占林”即栖息林中。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晚霞图。

“悟理观幡动”,第五句说领悟佛理时看到幡旗随风飘动。“幡”是佛教中的旗幡,“观”指参禅或打坐。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参透佛理后的豁然开朗。

“临风想锡飞”,“临风”指面对风雨。“锡”是和尚用的钵盂,“飞”指随风飘扬。这一句表现了诗人面对风雨时的洒脱。

“寄怀玄观外”与第一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渴望隐居的愿望。“玄观外”是指远离世俗喧嚣的地方,“更觉此生微”表明诗人已经超脱尘世之外,感受到了人生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赏析:

此诗以寺院为背景,描绘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体悟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首句“寺倚苍崖古”,描绘出了一座古老的寺院依偎在苍劲高耸的山崖之上,给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感觉。“苍崖”指的是青翠的山崖,给人以古老而沧桑的感觉。这里的“古”字不仅暗示了岁月的流转,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时间的感慨。

第二句“僧闲昼掩扉”,则描绘了僧人们在白天里过着悠闲的生活,常常关闭着门扉,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里的“闲”字表现了僧人们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他们远离世俗纷争,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第三句“晓云辞岭去”,则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描绘。清晨的云彩在告别了山岭之后,继续向高空飘去,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晓云”指的是清晨时分的云彩,它们随着阳光的照射逐渐变化,从浓密到稀薄,直至消失在天际。

最后一句“夕鸟占林归”,则是对傍晚时分的一种生动描绘。夕阳下,鸟儿们纷纷飞回树林栖息,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这里的“夕鸟”指的是傍晚时分归来的鸟儿,它们在树林中自由飞翔,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周围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蕴含了一种超越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