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索江干县,林端见客樯。
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
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
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
译文
孝感县,萧瑟江边县城荒凉冷清。树林尽头看见船儿在江面上行驶。
山川交错,吴地楚地,荆人杨人,混为一体。风卷寒芦阵,云遮夕鸟行。
故乡同见月,谁记得白头郎。
注释
- 孝感县:地名,今属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位于长江北岸。
- 萧索:凄凉冷落的样子。
- 江干:江边。
- 林端:树林的边界。
- 樯:古代船只上的横木,用来挂帆或系缆。
- 错:交杂、混杂。
- 吴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和楚国地区。
- 荆杨:指湖北一带。
- 风略:风吹过,掠过。
- 云迷:云遮掩。
- 夕鸟行:夕阳下鸟儿飞翔的景象。
- 故乡:这里泛指家乡。
- 同见月:一起看到月亮,比喻思念之情。
- 谁记:谁还记得。
- 白头郎:指年老的游子或者思乡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孝感县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和感受到的情感的诗。首句“萧索江干县”,直接点明了地点,用“萧索”形容江边县城的冷清与荒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林端见客樯”描绘了诗人在树林边缘看到停泊着的船只,暗示了远方的客人或亲人正在旅途中。第二句“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进一步扩展了对家乡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展现了吴地楚地和荆人杨人的交融之美。第三句“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则通过描绘风和云的变化来表现自然景色,以及夕阳下鸟儿飞翔的情景,增添了几分动态的美感。最后一句“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年迈游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家国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