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更催欲尽,曙色转鸡吭。
鸣雁背晓斗,清笳吟宿霜。
空山岁华晚,故园归梦长。
晨起临清镜,悲嗟发已苍。
【注释】
催欲尽:催促着快要结束了。曙色转鸡吭:天将亮时,公鸡的叫声。鸣雁背晓斗:大雁在清晨鸣叫,好像在报晓。清笳吟宿霜:夜深人静时吹起的胡笳声仿佛在吟唱着一夜的露水。空山岁华晚:空荡荡的山林中岁月渐渐晚了。故园归梦长:故乡的梦越来越难以实现,越想回去越觉得遥远。悲嗟发已苍:感叹年老头发已经变白了。
【赏析】
《十一月七日五首》,共五首诗,这是第一首。此诗是作者晚年流寓江南时的感怀之作。诗人在寒冷的深夜,听到了鸡声与雁鸣,看到曙光初照,感到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惆怅心情。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联“寒更催欲尽,曙色转鸡吭”一句描写了诗人在寒冷的夜里听到鸡声,知道天色将明。“催”字写出了寒夜之长,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诗人内心的焦急不安。
颔联“鸣雁背晓斗,清笳吟宿霜”描绘了大雁在晨光中的叫声,以及夜晚吹奏的胡笳声。“鸣雁背晓斗”形象地表现了大雁在清晨的叫声,好像是在报晓;而“清笳吟宿霜”则通过胡笳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孤寂之感。
颈联“空山岁华晚,故园归梦长”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空山岁华晚”,意味着诗人身处异乡,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而“归梦长”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向往。
尾联“晨起临清镜,悲嗟发已苍”则是诗人在早晨起床后,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感到悲伤和无奈。这里的“悲嗟”和“发已苍”都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的深深感慨。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其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年华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