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无奈醉,一褐有馀温。
眼下幸无事,世间何足论。
山僧元饱饭,词客谩招魂。
杖策知何诣,门前老圃村。

【注释】

五首:五首诗。

三杯:三杯酒。

一褐(hè):一件粗布衣服,这里借指简陋的居所。

有馀温:还有一丝暖意。

眼下:眼前。

幸:庆幸。

世间:人世。

何足论:不值得谈论。

山僧:隐士。

元:原来。

词客:诗人。

招魂:招揽文人墨客。

杖策:拄着拐杖。

知何诣: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老圃村:老农之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大历五年十一月七日所作。当时,他已退居东阳山中。这组五律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世俗的淡薄态度,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官场生涯的厌倦。

前两联写自己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三杯无奈醉,一褐有馀温”两句说喝酒喝到不能自制,衣衫虽破,但还有余温可穿,说明他并不为官宦所累,也不愿追求荣华富贵。“眼下幸无事”,意思是现在幸而没有什么烦心事,可以安心地过日子。“世间何足论”,表示自己对于世事已经看透了,认为世上的事情不值得去争论、去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鄙弃和清高孤傲的情怀。

第三联写自己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山僧元饱饭,词客谩招魂”两句说山中的僧人本来就够吃的了,不需要再去招引那些吟诗作对的文人雅士。“谩”通“漫”,“招魂”即招揽,用在这里是说诗人自己并不看重这些文人雅士的来访。

最后两联写诗人归隐后的心境。“杖策知何诣”,拄着拐杖,也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表现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彷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前途命运的不确定之感。“门前老圃村”一句,则进一步点出了诗人退隐后的生活地点——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与尘世隔绝。

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是一种闲逸自在的生活情趣。诗人不慕荣利,恬淡自适,寄情山水,与自然为伴,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然而,诗人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反而遭到了一些士大夫的非议,甚至受到诽谤和攻击,因此,这首诗也就显得颇为寂寞和凄凉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