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治民,清坐晚秋晨。
随事文书了,偷闲笔砚亲。
吏归雅集定,门锁月华新。
野鸟何劳问,穷通理有神。

解析与释义

首联:“为官不治民,清坐晚秋晨。”

  • 解释:此句表达了官员的清廉和淡泊,他们不干预民众的生活,而是保持一种清静的姿态,在秋天的清晨独自坐着。
  • 注释:书直舍(官职)
  • 赏析:通过描绘官员的清闲生活,反映了官场的某种理想状态,即官员应该远离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职责。

次联:“随事文书了,偷闲笔砚亲。”

  • 解释:虽然官员不直接从事治理百姓的工作,但他们仍然处理各种公文,并且亲自撰写文书。
  • 注释:文书(政务文件)、笔砚(书写工具)
  • 赏析:这句诗展示了官员虽未直接管理百姓,但仍需处理日常事务,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职责所在。同时,“偷闲笔砚亲”也反映了官员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修养。

第三联:“吏归雅集定,门锁月华新。”

  • 解释:描述的是官员们晚上归来的情景,可能是在某个文人雅集的地方,而且他们的住处被新的月华所装饰。
  • 注释:雅集定(文人聚会)、门锁月华新(门上新挂的月亮图案)
  • 赏析: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反映了官员生活的另一种侧面,他们在繁忙之余也能享受到文人的乐趣。

第四联:“野鸟何劳问,穷通理有神。”

  • 解释:诗人在这里表达出对自然的态度,认为鸟儿无需关心人类的事情,而人生的得失自有天命所决定。
  • 注释:野鸟(比喻自由自在的人)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超脱物外的人生哲学,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综合分析

这首诗通过四句诗展现了古代官僚生活的一面,既包括他们的政治工作,也包括他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通过对官员的描述,反映出古代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整体上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官场图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