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兴亡已惨颜,桑田沧海变人间。
无情野水青春在,不动南山白日闲。
伐木清溪寒剥啄,鸣禽高柳晓缗蛮。
蛾眉皓齿终黄土,谁道仙宫有使还。
岁暮福昌怀古四首谷州故城
注释与赏析:
欲问兴亡已惨颜,桑田沧海变人间。 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的变迁和兴亡更迭的感慨。”欲问”表示想要询问或探求,”惨颜”则意味着面容憔悴或表情悲伤,可能是因为经历了巨大的变故。”桑田沧海”是古代对世事变迁的比喻,意指世事如翻覆的桑田和沧海,变化无常。整句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深刻感悟。
无情野水青春在,不动南山白日闲。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无情野水”指的是不受人事影响的流水,”青春在”意味着流水依旧年轻、充满活力。而”不动南山”则形容山体稳固不动,”白日闲”则是说阳光依然明媚,无拘无束。这种强烈的自然美景与人事的无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伐木清溪寒剥啄,鸣禽高柳晓缗蛮。 这两句转向描述自然景象中的声音和动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美感。”伐木清溪”暗示着溪边有人伐木的声音,声音清澈悠扬。”寒剥啄”则形容敲打声清脆悦耳,仿佛能感受到木材被敲击时的寒意。而”鸣禽高柳晓缗蛮”则是说鸟儿在高高的柳树上啼叫,清晨的微风中传来阵阵莺歌燕舞,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和谐的自然氛围。
蛾眉皓齿终黄土,谁道仙宫有使还。 这句诗以人比景,通过对人的命运的感叹来反映自然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蛾眉皓齿”用来形容女子的美好容貌,”终黄土”暗喻这些美好的事物最终都会化为尘土。”谁道仙宫”则是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有限、世事无常的哲学思考。
译文:
岁月将至福昌怀古四首谷州故城
欲问兴亡已惨颜,桑田沧海变人间。
无情野水青春在,不动南山白日闲。
伐木清溪寒剥啄,鸣禽高柳晓缗蛮。
蛾眉皓齿终黄土,谁道仙宫有使还。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和对自然永恒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