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落日走鸣珂,咫尺衡门不许过。
催去据鞍犹鹤望,争观夹道已云罗。
奏篇定有凌云赋,招隐今无扣角歌。
最苦清秋孤美睡,通宵三问夜如何。

逐句释义

  1. 天街落日走鸣珂,咫尺衡门不许过。
  •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落日”表示傍晚时分,“走鸣珂”形容马走得飞快,这里可能指的是官员骑马出行。“咫尺衡门”是说距离很近却无法通过。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京城中忙碌的景象,尽管时间紧迫,但他似乎并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1. 催去据鞍犹鹤望,争观夹道已云罗。
  • “催去”意味着催促某人离开,“据鞍”即骑上马准备离开。“鹤望”比喻像仙鹤一样期待着什么。“争观”形容大家争相观看。“云罗”指像云彩一样的密集。这里的“云罗”比喻道路上车水马龙,非常拥挤。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政务中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与紧张。
  1. 奏篇定有凌云赋,招隐今无扣角歌。
  • “凌云赋”指文章高超,可以与《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相媲美。“招隐”指隐居的生活,“扣角歌”则是指古代的一种唱歌方式,用牙齿咬住竹管发出声音。这句诗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只会空谈理论、不实践的人。
  1. 最苦清秋孤美睡,通宵三问夜如何。
  • “清秋”通常指秋天,“最苦”强调了诗人的痛苦。“孤美睡”形容一个人独自享受美好的睡眠。“通宵三问夜如何”表达了诗人彻夜难眠的状态,他多次询问夜晚的时长,反映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译文
京城的街道上夕阳下,马蹄声声如鸣珂,但近在咫尺的衡门却让我不能通行。
我急忙起身准备离去,却像仙鹤一样望着远方,竞相观赏道路上的车流如云。
我的奏章一定能写出像《史记》一样的高文,现在却找不到人与我一起吟唱那首《扣角歌》。
最痛苦的是我在这个宁静的秋天里难以入睡,整夜三问夜晚有多长何时结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秋天,李绅被调任为润州刺使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在京城中忙碌的场景,展现了当时官场的繁忙和压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孤独和焦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