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脱叶委高风,晚菊依依发旧丛。
梦泽云低衔落日,中洲山断见来鸿。
行吟骚客三年谪,嗜酒衰翁百事慵。
岁晚不须求季主,从来天理有穷通。
译文:
晚景中,树林中的树叶飘落,高风吹过,晚菊依依不舍地生长在旧日的丛中;梦泽上空云层低垂,仿佛要衔住落日,而中洲山断之处则隐约可见归鸿。
行吟骚客被贬谪已经三年,嗜酒如命的老者如今百事不兴,都因为年岁渐老,不再追求什么了。
岁月已晚,不必再去求取季主(即季札)那样的贤人;天理自有穷通之理。
赏析:
此诗为诗人自伤遭贬、抒发愤懑之作,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首联两句“长林脱叶委高风,晚菊依依发旧丛”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树木因秋风而脱叶,菊花却依旧坚韧地从旧有的丛中探出头来。这一景象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入微,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感慨。
颔联“梦泽云低衔落日,中洲山断见来鸿”进一步扩展了前两联的意境,将视野从广阔的自然景观转向更为具体的人文场景。云彩低垂,似乎在捕捉即将落下的夕阳,而中洲山中断之处,隐约可见归鸿的身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更通过“衔落日”与“见来鸿”这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颈联“行吟骚客三年谪,嗜酒衰翁百事慵”则直接点明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心境。这三年来,他一直在异乡漂泊,如同一位行走吟诵的骚客,遭受着贬谪的命运;而他作为一位嗜酒的老翁,对世事早已失去了兴趣,百事慵懒。这不仅揭示了诗人个人的不幸遭遇,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
尾联“岁晚不须求季主,从来天理有穷通”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他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天道自有其规律,人生的得失荣辱都是无法逃脱的循环。因此,他不再追求那些虚幻的名望和地位,而是顺应天理,接受命运的安排。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在遭遇贬谪后的心态变化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四季变换、云霞变幻等自然现象的描绘,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意蕴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