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将醉眼视群儿,只与旁观作笑嘻。
赋芋狙公曾未悟,牵丝木偶几多时。
云间炎景人方畏,地下微阴谁得知。
荣谢古今同此理,老翁端坐但忘机。

【注释】

(1)“久将”二句:意思是说,我久已习惯于醉眼视人,只是在一旁旁观,不参与他们的笑谈嬉嘻。

(2)“赋”五句:意思是说,你曾经听说过芋鼠的故事吗?狙公养了一只猴子给芋吃,猴子偷吃了芋,被狙公打了一顿。后来,狙公又用同样的办法来教训那只偷吃的猴子,结果两只猴子都饿死了。狙公自以为很聪明,其实他并不了解猴子的心理。

(3)“云间”三句:意思是说,现在人们害怕的是天上的炎热,而地下阴凉的微阴,又有谁能得知呢!

(4)“荣谢”二句:意思是说,荣耀与耻辱、富贵与贫贱,古今都是一样的道理。

(5)“老翁”二句:意思是说,我这个老头儿端坐在这里,心里想的就是这些,什么也不想去想。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通过写诗人与邻座老人闲话时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表现了人生百态以及作者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点。

首联写诗人在宴会上对周围人物的观察。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对周围的人毫无感触,实际上他早已看透一切,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醉眼”,即酒眼,这里指诗人因嗜酒成性而产生的那种看破红尘的冷漠态度。“群儿”,即在座的宾客们,指当时在场的各位文士。“只与旁观作笑嘻”,意思是说,我只是在旁边看着他们,笑着、嘻着,而自己并不参与其中的欢乐。这一联表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颔联写诗人对狙公杀猴一事的看法。“赋芋狙公曾未悟”,意思是说,狙公养猴的故事,我曾听说过。狙公养了一只猴子,给它吃芋头,它偷吃了之后又被狙公打了一顿。以后,为了惩罚这只猴子,狙公又把它放回森林里去。狙公自以为这样很明智,其实他并没有真正了解猴子的心理。“牵丝木偶几多时”,意思是说,这只猴子就像牵在一根丝线后的木偶那样,不知过了多少天。这一联写出狙公的愚昧无知。

颈联写诗人对当前社会的观察。“云间炎景人方畏”中的“人”,既指在场的人,又暗指诗人自己。“云间炎景”指天空的烈日炎炎,“地下微阴”指地面上的凉爽荫庇。这一联写出诗人对当时社会上各种矛盾现象的认识。“谁得知”三字,表明诗人对于这种状况是看透了的。

尾联写诗人对荣辱得失的看法。“荣谢古今同此理”,“荣”指荣耀;“谢”指耻辱。“古今同此理”一句概括地指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身败名裂,其原因都是一样。最后,诗人以“老翁端坐但忘机”作结,意思是说,我作为一个老者,端坐在这上面,心中想的就是这一切,别的什么都不去想了。“但忘机”就是忘却机巧之心,也就是忘却功名利禄之念。“机”在这里是泛指心机。这一联写出诗人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观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