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窗低下火炉边,有底宜人意若便。
移疾何妨闲五日,放慵犹欲醉终年。
平生亲友怀天末,谈笑妻儿在目前。
谁似匡庐白居士,暮年华发洛阳仙。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 纸窗低下火炉边: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场景,通过“纸窗”和“火炉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温暖的气氛。纸窗可能意味着简陋或古朴,而火炉则是冬日里不可或缺的取暖工具,两者的结合不仅烘托了寒冷的天气,也反映了主人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温暖的追求。
- 有底宜人意若便:这里的“宜人意”指的是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而“若便”则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整句话可以理解为,只要能够带来宜人和愉悦的感觉,就应该接受并享受这种状态。这种心态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 移疾何妨闲五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病的坦然接受和对休息的珍视。“移疾”意味着因病而休假,“何妨”即表示没有什么妨碍,“闲五日”则是指这段时间可以随意安排。整句话传达出一种豁达的生活哲学:即使因为生病需要休息,也不必过分担忧,可以安心地享受这段悠闲的时光。
- 放慵犹欲醉终年: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休闲生活的热爱和沉迷。这里的“放慵”指的是放松身心,“犹欲醉终年”则表明了长时间沉醉在某种状态中的渴望。整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安逸生活的无尽向往。
- 平生亲友怀天末: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如同天边的星星一样,遥远而璀璨。这种友谊不仅存在于诗人的记忆中,更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谈笑妻儿在目前:此句展现了一幅家庭的温馨画面,妻子和孩子在身边,与诗人共度美好时光。这种陪伴使得诗人在病中也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家人的存在给予了他更多的力量和支持。
- 谁似匡庐白居士:这里的“白居士”指的是庐山上的一位隐士,以白色著称,象征着高洁和脱俗。诗人用这一比喻来形容那些像庐山隐士一样远离尘嚣、保持高洁品质的人。这不仅赞美了这些人的品质,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 暮年华发洛阳仙:最后的这句是对诗人晚年的感慨与期许。诗人将自己比作在洛阳的仙人,即便到了晚年,依然保持着青春的风貌和不减的热情。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简单而美好的事物进行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传递了一种平和、淡然且充满诗意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