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前约已成空,风雨萧萧送暮钟。
何用忘机来问话,不如松下谒痴龙。
《厄台寺三首·峨嵋前约已成空》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 峨嵋前约已成空:
- “峨嵋”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指代峨眉山,它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著名景点。诗中的“前约”可能指的是与峨眉山有关的某种约定或期望。这里的“已空”意味着这些约定或期望已经不复存在,变得虚无缥缈。
- 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失落或遗憾的情感,可能是诗人对于曾经的期望未能实现的感慨。
- 风雨萧萧送暮钟:
- “风雨”通常用来描绘天气的变化,特别是风雨交加的情景,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起伏不定或是情感的波动。
- “萧萧”在这里形容风声,给人一种凄凉、悲凉的感觉。
- “暮钟”则是指傍晚时分寺院里的钟声,它通常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一天的结束。
- 这一句通过描绘风雨中的暮钟声,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人生的苍凉之感。
- 何用忘机来问话:
- “忘机”在这里可能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忘记世俗的纷扰和功利之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放下对名利的执着。
- “问话”则是提问的意思,表示诗人想要寻求解答或者表达自己的困惑。
- “不如松下谒痴龙”则是一种比喻,意指在自然之中寻找智慧或答案,就像在松下见到痴龙一样。这里的“痴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一种神龙,象征着超然物外的智慧。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寻求更高智慧的追求。
张耒的《厄台寺三首·峨嵋前约已成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的诗歌,更是一首诗歌中的哲理探索。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智慧启迪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星辰。